家庭教育家长如何与青春期孩子相处
2020-10-1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聚焦家庭教育
孩子是父母一生最难读的一本书,也是读起来最有成就感的一本书。孩子进入青春期了,是你这本书最难读的一段。一位母亲这样诉说自己的困惑:“如今的孩子,怎么越来越不好管了。小时候挺乖的。什么话都对我们说。自从上了中学,就对我们没话了,还常常一脸心事的样子。”一位父亲这样诉说自己的困惑:“如今的父母,真是越来越不好当了。十几岁的儿子,刚刚要长大,父母的话就不灵了,常常和我们对着干……”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一把沉重的铁锁挂在大门上。一个人走过来,拿一根铁棒连撬带砸,不管用怎样的力气,都打不开锁。”另一个人走过来,拿出一把小小的钥匙,放进锁孔轻轻一转,“咔嚓”一声,锁开了。等两个人走了,迷惑不解的大铁棒问小钥匙:“为什么我用那么大力气都打不开,你却轻轻一下就可以打开呢?”小钥匙回答说:“因为我能深入它的内心。”这个寓言故事提醒了我们,陪伴孩子,要深入到孩子的内心,要读懂孩子的心。做为父母的我们,你是否了解青春期孩子?
一
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变化
1.生理变化
青春期孩子身体发育迅速,身高、体重迅速增加,体型及身体的各个部位也向成人形态发展,身体各器官的功能日趋完善,大脑神经系统逐渐成熟,更重要的是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开始发育和成熟,女孩子出现月经,男孩子出现遗精。这种生理上的变化带来他们心理上的变化,随着身高的增长和性的发育,他们自认为自己长大了,是大人了,出现了一种成人感,这种成人感的出现,特别想摆脱对父母的依恋,特别想自主,要独立;渴望获得别人的尊重,希望自己的意见得到父母的认可和尊重;而我们家长却是始终如一地把他们当做孩子,对他们总是指手画脚,他们却要争取自己的独立,这就会出现你让他上东,他却向西,他要用这样的方式,证明自己,于是就出现了“叛逆”。
2.心理变化
荷尔蒙除了促进孩子的身体发育,还直接影响他们的脑部发育。受荷尔蒙影响,他们的情绪往往阴晴不定,有时心花怒放,有时愁眉苦脸,甚至“暴跳如雷”既会为一时的成功激动不已,也会为小小的失意而意志消沉,他们情绪多变,经常出现莫名的烦恼、焦虑。其实,就大脑机制而言,进入青春期以后,负责产生情绪的那部分发育较快,可是负责调控情绪的部位发育相对滞后,所以,青春期情绪起伏变化较多是普遍现象。
由于心理的不断发展,他们学会隐藏、掩饰自己的真实情绪,出现心理“闭锁”的特点。进入青春期可能变得沉默寡言,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很少和父母交谈,甚至拒绝父母的关爱,但你一定要懂得,这绝不是说孩子不爱你了。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的快速发展,让孩子们对家长之爱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他们希望父母能用彼此都能接受的方式爱对方。这种爱不是让孩子在学习和“你”之间做出选择的要挟,不是一切满足孩子的宠溺,也不是不问不顾的冷漠,是站在青春期孩子身侧的陪伴、倾听、肯定和引路。
二
父母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
1.父母要尊重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渴望平等和民主,不愿被父母过分呵护、希望父母像朋友一样尊重、信任自己。少些唠叨、少些斥责、多些尊重和理解。一位单亲母亲谈及培养女儿的成功之道时说:“家里有什么事情,我都和和孩子商量,征求下孩子的意见,碰到困难时,也与孩子倾诉,她碰到困难也会跟我诉说。”试想想,这样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相处,孩子不仅成长快,而且独立性强,关系融洽。
尊重孩子还体现在,不去侵犯孩子的隐私。有这样一位家长,出于好奇,偷偷翻看了孩子写的日记本,从孩子谈到的“爱啊情啊”字眼里,认定孩子谈恋爱了,对于这位家长来讲,如临大敌。孩子放学后进家,二话没说就开始质问:“在与谁谈恋爱……这时候谈恋爱就不是好孩子……”从此,母亲开始展开调查,女孩与母亲对立,关系紧张,孩子每天脸上没有了笑容,家长的心理也难受。要化解这冰封的亲子关系,唯家长先改变态度和行为,要尊重孩子的隐私权,要给孩子一块独享的心灵天地。
2.父母要做孩子的表率
哲学家斯宾诺莎说过“父母的行为影响孩子,孩子再把这种行为表现出来。”也就是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青春期的孩子尤其讨厌父母讲大道理,与其无用的说教,不如身体力行,做孩子的榜样。比如:我们总让孩子远离电子游戏和电子产品,可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停地刷手机,打麻将,孩子做作业时,我们也可以在家里看看书,可以读一读青春期孩子心理的书,可以读一读家庭教育的书,做家长也是需要学习和提升。孩子看到了积极努力向上的父母,自己又怎能不努力向上呢!
3.父母要与孩子巧沟通
巧就巧在让孩子心悦诚服接受父母的批评和建议。比如:披着糖衣的批评。这种独特的批评像个三明治,第一层是表扬,给孩子正面肯定;第二层是正色,告知孩子问题造成的后果,帮助孩子分析问题;第三层是再次鼓励,提出期望。比如:“你这么好的孩子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我们很伤心!不过,我们相信你,下次不会这样了,是不是?”这种批评是良药但不苦口,给孩子自信和归属感,转问题为奋发向上的动力。
4.父母对孩子要少溺爱
溺爱不是爱,是伤害。溺爱会让人失去原则,失去了底线,久而久之,孩子自我中心强,缺少耐挫性,可人生逆境十之八九,哪能事事如愿,容易偏激,走极端。
5.必要时可以与孩子书面交流
有时候写信之类的书面交流更有利于亲子之间心灵的沟通。书面交流会让人感到亲子之情是那样凝重而深刻,书面交流允许人谋篇遣词打动心灵,使亲子之间关系更密切。
家庭教育是门艺术!也请家长来听听专家的建议!
李玫瑾老师:寻找价值,让孩子向阳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