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遗精上篇
2019-12-1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这两天的文章主要讨论的是男性方面的问题。对此,我想,诸位应该抱着审慎的态度,客观对待。很多时候,自己的痛只有自己知道,很少有人愿意去设身处地的去考虑你的问题。所以,还是对自己好点吧,一生的时间确实不太长。
话休烦絮,进入正题。对于遗精,很多人想必都不陌生,由于这涉及到“性”的方面,再加上受封建礼仪的影响,很多人对此都是讳莫如深。殊不知,正确的观念才能引导正确的行为,而错误不当的观念永远都在锁着人类进步的方向。
遗精,医学上是指不因性交而精液自行泄出体外,这其中有着病理和生理上的原因。有梦而出者称之为“梦遗”,无梦而出、或者清醒状态的情况下自行滑出的称之为“滑精”。有医学专家指出:有梦而遗往往是清醒滑精的初始阶段,而梦遗和滑精是遗精轻重不同的两种症候。
遗精基本上可以说是一种生理现象,成年男性中大概有90%的发生过遗精,男性在青春期发育后的1至2年到老年,都有可能出现。
现在来看一组数据:
1,遗精很少发生于12岁以下的男孩,到14岁男孩遗精的发生率约为25%,其中,城市和家庭经济条件优渥的男性发生率较高。
2,在年龄分配上,16岁约为55%,18岁为70%,20岁为75-80%,到45岁至少有90%的男子在某一情况下发生过遗精,尤其是在观看不良录像的时候。
3,在知识储备水平上,遗精的发生和受教育的程度成正比:具有初中文化程度水平的单身男子有18%、具有大学文化程度水平的单身男子有30-46%的平均每月发生一次遗精。
根据医学研究显示,正常人的每月遗精次数为1-2次,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只要一周在1-2次之间属于正常范围。如果是每天都有的,或者一天多次,那就是身体上有毛病了。
在生物学上,当男性生殖器官成熟的时候,睾丸会在每时每刻都能制造出来精子,同时,前列腺和精囊都开始不断的分泌精浆。倘若积累的限度超过了限度的时候(这个根据个人身体而异),精液就自己寻找出口,最终从生殖口流出。
在《景岳全书·遗精》中记载:“若满而溢者,则去者自去,生者自生,势出自然,无足为意也。”
不过中国古代医学对于精子还是很看重的,甚至有着“一滴精十滴血”的说法,这也是有科学根据的。现在就先来具体看看吧:
1,精子的营养内容
精液中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锌及其他微量元素,这些元素对于人的神经系统起着重要作用。耗费精液就等于白白浪费了这些宝贵的生命物质,而且这种耗费不是短时间就能通过食物弥补的。
2,精主成长
中医认为,精是与骨髓、脑髓相通的肾所收藏的人体的生命之本,造血之源。过度耗精会导致骨髓空洞,脑髓不满,生命提前衰老、夭折。一句很简单的话:人体靠血气滋养生长成熟,而饮食上就为血气的来源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而且人体每天的行动:脑力劳作和体力劳作,都是耗费精血的。那么没有消耗完的血气会在人体深度睡眠时转化为精,藏于肾中,封藏于骨内,以备不时之需。
3,精主育化。
精子是受孕过程中的一大主角,也是形成受精卵的重要部分。在繁殖遗传过程中,精子决定着一半的基因物质。男性的精子存在于精液之中,其质量高低直接决定受精卵的质量优劣。
精子的重要性,还着重体现在精子的健康上,现在在结婚之前,都有着婚前体检的内容,其中一项便是检查男性精子,然后提出正确的调养意见。那么,怎样判别男性精子的健康程度呢?
1、精液量
每次排精量2~6ml,但受排精频率及次数的影响。精液量少于1ml/次称为精液量减少,精液量多于6ml/次称为精液量过多,这些都是异常情况。
2、精液颜色
正常精液的颜色呈透明灰白色,如果禁欲时间长,可呈淡黄色,生殖道有炎症时呈黄色甚至精液中有血液。
3、精子密度
精子密度是指每毫升精液中含有的精子数量,正常每毫升精液中精子数量在万以上,如少于万/ml属于少精症,就会影响生育。
4、精液液化时间
精液刚排出体外时呈凝胶状态,经过5~30分钟会变成液体状态,这一过程称为液化。精液的液化需要有一系列蛋白水解酶的参与,黏稠而且不液化的精液。常见于有前列腺或精囊疾病的患者,精液呈弱碱性,pH值在7.2~7.8之间,如pH7则偏酸,pH8则偏碱,均会使精子功能受到限制。
5、精子1小时存活率
排精后1小时内活动精子的百分比应不小于60%。
医院的检测方法。不过个人做好生活防护,对于精子的健康还是有着很大的帮助的!
由于内容有限,今天就先写到这里,明天将会继续介绍遗精的病理方面的内容以及具体的应对方法,帮助大家全面了解身体健康!
关腱元,只为专注您的健康!猜你想看
习惯性抖腿?小心身体出了这些问题
福利!福利!!!重大福利!!!!所有广大中医从业者的重大福利!
看到这里,我才知道什么是贫血(下篇)
白癜风产生的原因白癜风趁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