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养得好,来年病痛少按3穴吃3物,
2021-3-1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满打满算,还有半个多月就要立冬了。此时天气虽还不算冷,但冷空气时不时就得南侵一波,导致气温骤降,像是昨天穿短袖、今天穿毛衣这类“迷惑”行为,都叫一个常见。而在这秋冬交替时节,各种疾病也特容易找上门,稍不注意身体可能得遭殃。01入冬后,4病不得不防1、心脑血管疾病气温降冷时,人体血管收缩,血液变得黏稠,血压波动性增大,会增加患脑出血、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特别是中老年人,本身血管弹性更差,发生意外的几率会更高。建议秋冬之际,多注意保暖,及时增加衣物。2、呼吸系统疾病秋冬寒冷、干燥的空气,需经过“肺”进入体内循环。如果没有加以保护,肺部受冷空气刺激,就可能诱发感冒、咳嗽,还可能落下病根,引起或加重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等呼吸道疾病。3、消化系统疾病冬季同样是脾胃病的高发期。胃喜温而恶寒,入冬后气温骤降,容易使脾胃受寒气所困,导致运化功能下降,进而出现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痛、腹泻等。4、肾阳虚引起的各种问题秋养肺,冬养肾。冬季对应的是肾脏,肾乃先天之本。而寒为冬之主气,易伤人体阳气,包括肾阳在内。一旦肾阳受损,就容易引发腰膝腿软、夜尿频多、易感风寒等问题。此外,男性还可能遗精阳痿,女性则会宫寒痛经。02冬日养生,多做3件事1、晒一处老话说:冬天晒太阳,胜过喝参汤。晒太阳是对抗寒邪入侵一种十分简单、有效的良方。尤其是人体很多穴位和经脉位于后背,常晒此处,有调理脏腑气血、温补阳气、温煦经络等功效。小贴士:早上10点前适合晒太阳,这时阳光温和,不容易被晒伤;每次晒15~20分钟即可,以感觉身体微微出汗、温暖舒适为度。2、按三穴人体存在不少“养生穴”,常按有助调理五脏,尤其下面几个:★劳宫穴:养心肺劳宫穴是心经的主穴,搓手时按揉此穴,能够养心宁神、镇定醒脑,帮助人体迅速恢复体能。取穴:位于手掌心,握拳时中指指尖所在处。每次揉压2~3分钟,左右手轮流交替。★足三里:健脾胃中医称人体胃经为“长寿经”,而足三里穴是胃经的主要穴位,常按有助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缓解胃痛、呕吐、腹胀等症。取穴: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下三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每天按摩2~3次,每次5分钟。★关元穴:补肾气关元穴是男子藏精、女子藏血的地方,为人体一身元气之所在,可补肾助阳、培元固本、养气补血,治疗因肾虚引起的失眠、遗精、月经不调等症。取穴:位于肚脐正下方三寸。每天可搓热双手叠放在此穴,按揉3~5分钟左右。3、吃三物冬季宜吃些温补药食,如黄芪、当归、生姜、大枣、蒜等。同时,可搭配新鲜果蔬一起吃,帮助滋阴润燥,以防上火。★柚子冬季天气干、水分少,而柚子汁多味甜,富含维生素C、钙、镁、磷等营养素,经常吃能理气化痰、润肺清肠、补血健脾。蜂蜜柚子茶做法:将柚子皮用刀刮下薄薄一层,柚子肉撕成小块,柚子皮放锅中,加水煮10分钟,再放入果肉熬1小时,放凉后调入蜂蜜即可。功效:养肺化痰、美容养颜。★萝卜中医认为,萝卜性寒味甘,有益脾和胃、消食下气、生津止渴,常消化不良或胃口不好的人适合多吃。白萝卜牛腩汤原料:白萝卜克、牛腩克、陈皮1小角、生姜片适量做法:白萝卜洗净去皮、切块,牛腩洗净、切块、汆水,生姜爆炒一下。将萝卜、牛腩和陈皮放煲中,加毫升水,炖两个半小时,加盐调味。功效:理气消食、驱寒暖身。★羊肉一说起冬日进补,就少不了羊肉。其性温热,归脾、肾经,能够温肾助阳、补益精血、强腰健骨。山药羊肉粥原料:羊肉克、山药克、糯米克做法:羊肉洗净、焯水、切小块,山药洗净、切块,和羊肉一同入锅,加水毫升,小火煮烂,再放入糯米熬成粥即可。功效:益脾养肾、温中暖下。除了上述提到的食物,平时也可针对性地服用一些中药膏方,如琼玉膏、柔肝化湿膏等,四季皆宜,帮你养出好身体。琼玉膏组成:人参,茯苓,沉香,琥珀,生地黄,白砂蜜功效:益气养阴、敛肺止咳,主治虚劳干咳、喉中有血。柔肝化湿膏组成:当归,杭芍,黄芩,白术,丹皮,炒栀子,旋覆花,枳壳,青皮,薄荷,茵成功效:清热养肝、化湿和胃,主治肝胃欠和,浮热口苦,月经先期,呕逆尿赤。不过,这类膏方具体该怎么服用?哪些人更适合服用?其实都有不少讲究。本期我们特别医院中医科的卢洁老师,于10月19日(周一)19:30分在直播间为大家讲讲日常养生保健的“膏”招,有需要的快来围观讲师:卢洁副主任中医师,医院中医科、康复医学科主任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以“心-肾-子宫轴”、“补肾调周”的理论体系,诊治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疾病。在不孕不育症、月经病、更年期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流产类疾患以及生殖系统炎症等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方面,有独特的诊治经验。直播内容干货不断,小助手全方面答疑,赶紧扫描海报上的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