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养生应养肾
2017-1-1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
11月7日,农历十月初八,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
立冬时节劳动了一年的人们要利用这一天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
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中医认为: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养藏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极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人体将会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立冬要补冬。冬天有两次吃羊肉的大日子,一为立冬,一为冬至,在这两天补肾,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喜欢肉食的人,可以吃小茴香菜,温补肾阳。从今天起,煲肉汤时,记得要放胡椒粉引火归元。
每到冬天,由于阳气的封藏,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应较低,能量和热量供应不足,很多人会出现手足冰凉、畏冷喜暖,这在中医称之为“阳气不足”,而肾脏在这里起到很大的作用。
传统中医认为
肾脏在五行属水,为阴藏,其主要功能是藏精气而不泻。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人体阴阳之根”,故在冬季正是养护肾脏最佳时期,其一,顺应自然界万物封藏的规律;其二,顺应人体内阳气潜藏的规律,以育阴护阳。
冬天天气寒冷,寒与肾相应,最易伤害肾的阳气,也就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
一是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阳痿遗精等疾病;
二是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是一身阴液的根本,阴液对人体起滋养濡润作用,肾虚便会水亏,人体得不到阴液的滋润,便会出现咽干口燥、烦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等;
此外,由于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肾阴不足,骨髓便得不到濡养,就会出现失眠健忘、头昏耳鸣的问题。
冬季养生应“养肾”
艾灸助阳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肾一虚,正气则虚,邪气则盛。因此扶养正气贵在温补脾肾。
中医认为,温补者,莫过于灸法,灸者,乃艾之火攻,能壮人阳气,益人真阴。“灸”就是平时我们说的艾灸。
天气转凉,人体的阳气也顺应季节的变化而潜藏于内,养生保健也要注意护好阳气,越早通过艾灸调理阳气,扶正祛邪,越会起到补益强身、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让您这个冬天可以在温暖中过去。
神阙穴灸此穴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复苏固脱之养生功效。常灸神阙穴,可起到强壮体质、延年益寿作用。
足三里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具有气血双补作用,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足三里,又被认为是养生第一大穴,能够起到调理脾胃、补中益气、补肾壮阳的作用。
气海穴下腹部是男性精囊藏身之处,都是极其重要的部位。俗话说“气海一穴暖全身”,旨在强调该穴的保健养生作用。男性艾灸或按摩此穴,可补肾暖身。
三阴交循行足部的肝、脾、肾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交会于本穴,可调节肝、脾、肾3个脏器生理功能。经常按摩或艾灸此养生穴,对肝、脾、肾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涌泉穴《黄帝内经》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为全身腧穴最下部,乃是肾经首穴。艾灸或按摩此养生穴位,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是男人补肾的要穴之一。
揉耳增肾阳长期的诊断观察表明,当人体有病时会在耳廓上出现反应点。特别是对于因肾气不足所引起的失眠、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搓揉按摩耳廓的疗效相当良好。
泡脚活络经常泡脚就可刺激脚部的太冲、隐白、太溪、涌泉以及踝关节以下各穴位,从而起到滋补元气、壮腰强筋、调理脏腑、疏通经络。泡脚后再对足三里、三阴交、涌泉进行施灸,效果更好。
北京哪里医院看白癜风最好西宁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