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习练太极拳多年没有大的提升,

2019-11-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太极拳的腹式深呼吸运动是采自“吐纳术”和“导引术”,因此它的呼吸法和近来采用为临床诊疗的“气功疗法”的呼吸法是同出一源的。不过,太极拳是“动中求静”,姿势繁复,初练时应该先把姿势大体练正确,动作连贯起来,呼吸可以任其自然,只须“存想丹田”,待拳套熟练后再配合腹式深呼吸。“气功疗法”是“静中求动”,姿势单纯,一开始就可以讲究“调息”。

太极拳论关于呼吸法的主张是:“虚领顶劲,气沉丹田”。虚领顶劲是头顶百会穴微微上领,领起周身精神振作,不可硬往上顶。气沉丹田的方法是,身法端正,腹实胸宽,用意识引导呼吸似乎有徐徐送入腹部脐下的感觉,不许使力硬压丹田。

要求“以意行气”,“身动、心静、气敛、神舒”,十分自然,不可硬压做作。

太极拳周身动作复杂,开始学拳时一般宜用自然呼吸,不宜配合深呼吸运动,应该在拳套练熟后再配合深呼吸运动。如果在练拳前后就单独练习深呼吸运动,等到拳套练熟,一经指点,就容易把呼吸和动作结合起来。

腹式深呼吸运动有顺式、逆式两种练法。练拳前后单练深呼吸运动的方法,介绍腹式逆呼吸运动如下:

腹式逆呼吸运动

预备姿势,立正,双足并拢,足尖向前(图一)。

左足横开,双足距离与肩同宽,足尖向前,膝关节自然微屈,脊柱松沉直竖,重心落两足间,足趾、足掌、足跟平实踏地;

胯根撑开撑圆;手指自然分张,指尖自然下垂,靠近大腿外侧,肘关节自然微屈,臂部勿贴身,腋下可容一拳。“虚领顶劲”;头顶百会穴虚灵上顶,似有绳子悬提之意,又似头顶一碗水,需轻松地保持平衡状态。眼平视及远,兼顾左右,耳静听身后,下颔微内收,唇轻闭,齿轻合,舌平,舌尖轻抵上颚,养成以鼻呼吸的卫生习惯,项松竖,两肩松沉,两肩骨节相对,中间似有一线贯通,锁骨相对固定。胸部宽舒,不凹不凸,腹部充实(即‘气沉丹田”)(图二)。这是预备姿势。

检查全身放松情况,自觉心平气和,即可开始动作。先将双手略微提起置两胯根前,掌根微着力下沉,手指自然分张。指尖向前,指节微上翘,能意劲贯注指尖;指尖下与足尖相对。同时,两肩微向前蜷,背部肌肉皮肤即有绷紧的感觉,形成“含胸拔背”的姿态;脊柱节节松沉直竖,使骶骨有力,腹部更为充实;大椎(两肩中间项下第一脊柱)微向上鼓起(不是向后拉而

是有向上向后,虚虚斜拔之意),下与长强穴(在脊骶端下三分)对拉匀称。形成“中正安舒”,“上下一线”,“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沉肩垂肘”;“塌腰松胯”,“屈膝圆

档”的姿态,达到太极拳运动的基本要求(图三)。

此姿势似停非停之际,接做下一动作。

(一)缓缓地深吸气,同时两手慢慢地沿足尖方向前上举,与肩平,肘节微屈,肘尖下垂,使手臂前伸时保持浅弧形,同时脐下小腹逐渐内收(图四)。

(二)缓缓地呼气,随即肘尖带回下垂至肋前,上臂部勿贴身,手仍与肩平回收,边回收边外旋,双手心斜向遥对,虎口撑圆,掌心中空,指尖斜向上扬(图五),双手慢慢地微内旋沿原路线下按至胯根前沉住,呼气要均匀,同时,脐下小腹部逐渐外突(即“气沉丹田”)(图六)。然后手尖下垂,全身放松,回复到预备姿势状态(见图二)。再做第二、三次的腹式深呼吸运动。

做腹式逆呼吸运动时,胸部和腹部形态上的变动,参考附图七。

注意事项:

(1)首先使神经中枢松静,思想集中,引导全身内外松静。

(2)始终用意识引导动作,绵绵不断,速度均匀,松静不用僵力。

(3)呼吸要逐渐做到:深、长、细、缓、匀、静。呼吸与动作合拍。

(4)眼须平视,延展及远,在手上举至半途和下按至半途时,眼神须照顾手的动作(头始终“虚领顶劲”,勿低头),随即仍平视及远,使动眼神经及视神经反复获得锻炼,有助于恢复和加强视力。

(5)如有胸闷、憋气、头胀的感觉,即须检查放松情况,加以纠正。如仍有不良反应,须暂时停练。

(6)特别冷的天气和大风中不宜练习,应改在室内练习。

说明:

(1)此式的身法、动作和呼吸是太极拳的基本要求,贯串于整套动作的始终。

(2)此式动作简单易练,不同于拳套较为复杂难练,如无暇学习整套动作或体质过弱还不宜于练拳套者,可以每天单独反复练习此式,逐渐增加到每次约二十分钟,如果每天早晚各练一次,效果更好。治病者如体力许可,每天可多做几次。经常持久的练习它,也可获得治病保健,增强体质的目的。

(3)病者或在旅途中不便起立时,也可坐着或平卧练习。

但平卧时因重力关系,可以改用“自然腹式呼吸”。

(4)练习整套太极拳时,此式可连续练三次,作为练拳套时的准备活动。

(5)患高血压症者练习时,逢手上举更须注意轻缓,当手下沉时则应较为注意贯劲下沉。患胃下垂症和患内脏器官松垂症者,应较为注意在吸气时小腹内收,膈肌上升,而在呼气时不强调“气沉丹田”,膈肌下降。

关于腹式顺呼吸运动的练法,即双手向前上举与肩平时为吸气,渐渐以意送入脐下腹部,使小腹自然外突,当双手收回下按时为呼气,小腹自然内收。与腹式逆呼吸的动作相反。

其他要求则是一致的,不再另作图解。

这种“以意调息”的深呼吸运功,是训练高级神经中枢和呼吸中枢,大量摄取氧和排出二氧化碳的呼吸法。通过横膈膜的不断起伏,促进内脏运动,加强血液循环,能够治疗各种慢性病。千百年来我国的医学家在实践中证明它是行之有效的。

附带要提出的腹式深呼吸运动时,肛门括约肌的一紧一松(紧的时间短,松的时间长),可以治愈内痔,并改善了泌尿系统的功能,而能治愈遗精病。

拳套熟练后,可以按照拳势呼吸“起吸落呼”,“合吸开呼”的原则,使动作和呼吸自然地结合起来。如果在结合过程中感觉胸闷憋气,必然是姿势有不正确的地方,或是呼吸跟动作不能配合均匀,必须加以调节;如仍调节得不舒服,应恢复自然呼吸,切勿勉强。

练习深呼吸运动到一定程度后,会自然地产生“腹鸣’的现象,特别在练拳套每一姿势到定式时和由定式变转时由于腰胯的松沉和旋转,最易产生腹鸣,这是很自然的生理现象,是“以意导气”、“气沉丹田”的结果,拳论“腹内松静气腾然’是包括这种腹鸣现象的。练气功的产生腹鸣现象要比练太极拳的来得早,这是练气功的一开始就“以意调息”的原故。

曾经有人练太极拳治病,恢复健康后仍坚持锻炼;进一步增强体质,提高技术,后来产生了腹鸣,不懂得是好是坏,听人说是坏现象,就害怕起来,不敢再练下去。这种恐惧心理是不必要的。腹鸣现象是由于以意导气,内肠经松腰、塌腰,膈肌的升降和腰部旋转所引起的蠕动,与腹内气体相磨相荡而产生的,对内脏只有好的作用,因此不必为奇。但没有腹鸣也不要故意追求,要听其自然。并且,太极拳功夫较深后,腹鸣会逐渐减少,以至消除。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白癜风抗白梦
北京看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our2dl.com/yjzl/92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