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寒冬已至,我愿你温暖
2021-4-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又被称为交子之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过去人认为,从立冬起,阳气潜藏,寒邪当令,养生应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11月7日
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斗指西北为立冬,太阳黄经为°,于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冬是季节类节气,立冬表示冬季自此开始。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立冬,是冬季的开始,水冰地冻,万物收藏,一岁终而一岁始。冬季养生也要遵循天时,早卧晚起,进补肾气。立冬不仅是收获祭祀
与丰年宴会隆重举行的时间
也是寒风乍起的季节
接下来就跟小编一起来
get几个立冬的相关知识吧!
『立冬习俗』
一如年节,具仪式感
______
▲时至今日,北方仍有地区遵守着拜冬的古制,人们换上新衣、交相拜贺,小辈要拜访家中长辈
拜冬立冬前后,大地封冻,一年农忙渐至尾声,所以旧时立冬一如年节,是个很有仪式感的节日。直到民国时期,拜师、办学,仍会选在立冬日进行。
▲相传张仲景在长沙任太守时,当地瘟疫盛行。他为了施行救助,发明了一种形状类似耳朵的食物,于是称之为“驱寒娇耳汤”
食饺民间有谚语:“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立冬是秋冬季节的交替,吃饺子即吃“交子”,是时节更替的朴素寓意。也有传说,饺子还是由医圣张仲景发明的,他将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的药物包在面皮里,因形状极像耳朵,原叫“娇耳”。
『立冬养生』
养藏,早卧晚起
______
▲古人训诫我们要学习动物,在冬天休养生息,不动不狂
养精蓄锐李白在《立冬》诗中写:动笔新诗懒写,寒露美酒时温。立冬之后,天黑得越来越早,自然界趋于闭藏,人的起居也应顺应自然规律,以“养藏”为主。
起卧作息需遵从“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的原则。因为早睡觉,可以让阳气得到生息;而此时节早晚温差大、空气污染严重,室外活动出汗还容易遭到寒风侵袭,因此立冬过后晨起的锻炼身体比较合适在室内。
▲冬天暖阳下来个“太阳灸”吧!
日晒驱寒清代医家曹庭栋在《老老恒言》中,是这么说冬天晒太阳这件事的:脊梁得有微暖,能使遍体和畅。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极为补益。
的确,立冬过后,人体就要开始储藏阳气,来为明年春季的生发打好基础。而太阳这时就是最好的“阳气”来源,适当日晒可以培元固本,大有裨益。
▲太阳灸:是一种让膀胱经充分受热,温阳驱寒的日晒法,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个简化版:正午时分,站立于阳光下,晒头顶和后颈部10~15分钟,头微微向下低,脱帽,使后颈部的风池穴和头顶的百会穴得到日晒。但要注意避风,不可着凉
艾灸补阳《黄帝内经--素问》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就是指人体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阳气。《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
艾灸是补充人体阳气最有效的方法!
宋代的著名医学家窦材把自己喻为扁鹊再生,他的医书《扁鹊心书》中重点倡导的就是扶阳。他认为自古扶阳有三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灼艾就是艾灸。
艾灸用的原料是艾草制成的。艾草,又名回阳草,产于山的阳面,充分的吸取太阳的精华,是一种纯阳植物、通十二经之功效。
▲艾灸:就是通过火灼和艾草的药力渗透到穴位经络解除人体的病痛之处,祛除病邪的方法。艾灸是中医五大主流疗法中唯一具有物理和药理综合疗效的学科。艾草燃烧后作用力更强,加上火本属阳,所以艾灸是古今公认的补充阳气最有效的方法。
滋阴润肺《皇帝内经》记载:夏受寒湿,气不得泄,秋则咳虐。这是由于气温的下降,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
立冬过后,如今我们常会面对的气候问题就是“雾霾”,你被感冒一击即中,抵抗力也大不如前。这时需要做一些维生素C的补充,提高免疫力。常吃梨可以润肺凉心,消痰降火,但梨性寒不可多食。
▲很多人在立冬前后会发现,自己痰多咳嗽,火气上行,这时吃一点冰糖木耳炖梨,会清肺化痰
『立冬养阳』
冬三月,敛阴护阳
______
黄帝内经中讲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天的三个月,是万物生机闭藏的季节。在这一季节里,水面结冰,大地冻裂,所以人不要扰动阳气,要早睡晚起,一定需等到日光出现再起床;使情志就像军队埋伏或像鱼鸟深藏一样;还要远离严寒之地,靠近温暖之所,不要大量出汗而使阳气丧失。这乃是顺应冬气、养护人体闭藏机能的法则。
艾灸能扶阳养阳,最适合于养生保命。常用的艾灸穴位:
神阙,温通元阳,健旺中焦;
气海,补肾气,暖脾阳,强壮先后天之本。
关元,补肾培元、温阳固脱。
命门,培元固本、强健腰膝。
足三里,健脾胃,补中气,通经络,和气血;
一年四季都可艾灸,每次选一两个穴施灸,久久坚持,有祛病、养生、延年之功。
立冬,民间有很多的入冬进补的方法,主要是从食疗的角度来说的,如果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个时候最适宜用艾灸的方法来保健自己的身体,应用穴位即可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
具体穴位:
1、神阙
该穴为人之生命根蒂,灸之可温阳散寒、温经逐痹、行气活血、祛湿通络、回阳固脱、扶阳培元,从而起到疏通经络、调达脏腑、扶正驱邪、调整阴阳、防衰延年的作用。
另外,灸神阙在诸多保健疗法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正以其简便易行、成本低廉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艾灸神阙可预防感冒提高免疫,所有的慢性病患者都可艾灸此穴,具体操作,艾条温灸儿童20—30分钟,或艾柱隔姜、成人30—60分钟。
2、气海
气海,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气海别名脖胦、下盲、下气海。
属任脉。盲之原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
主治虚脱,厥逆,腹痛,泄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及尿潴留,尿路感染,肠梗阻等,具有强壮作用。直刺1-1.5寸。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5-30分钟。
3、关元
该穴为生殖、泌尿系统疾患的卓效之穴,古今已作为保健要穴。其主治功能可概括为培肾固本,调气回阳。
灸法借助火力,温通经络,行气活血,补益阳气,施之关元,使肾中精气盛而体日壮。男科、妇科炎症、男性性功能障碍、阳痿早泄、女性阴冷都可艾灸关元穴,具体操作艾条灸60—分钟。
4、命门
在男子能藏生殖之精,在女子则紧密联系着胞宫,对两性生殖功能有重要影响;命门内含有真阳(真火)、真阴(真水),五脏六腑以及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都由它激发和主持。
5、足三里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操作方法为直刺1~2寸。
另外肾俞、涌泉、膻中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艾灸。
◆◆◆
编后记
立冬已至,一年接近尾声
春华秋实,日月流转
物候自然,万物循环
医院针灸治疗科位于浙江路2号医院康复院区4楼,是医院中医康复治疗公共平台科室,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针灸科和康复科的人才与技术组建的一支专业治疗团队。同时,也是十堰市针灸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委员单位,湖北省针灸推拿康复专科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广东省针灸学会肥胖专病联盟理事单位,国家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科室针灸推拿及中医药技术特色鲜明,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全面、设备先进、人才济济。科室拥有20多名员工,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的治疗技术。
针灸治疗科坚持以优异的质量、优质的服务竭诚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主编:许明军主审:王婵
撰稿:赵海涛文案:胡小双
编辑:王汝佳美编:赵海涛
医院针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