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可不是讲解性行为这些才是你该跟孩
2018-5-1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袁倚乔专栏
曾几何时,听到家长说,怎么办?我的孩子快要到青春期了,我该和她怎么说呢?有家长说,我家是男生,是不是应该爸爸去讲会比较好点?妈妈也不好意思去讲。又有家长问,那我们应该讲哪些内容呢?到底要讲到多深才算是有教育意义呢?如果孩子问到的古怪问题,我不能够解答该怎么办呢等等,虽然现在的父母不会像以前的老一辈父母谈“性”色变,但遇到这类问题真的不知道从何说起。有3岁小孩子经常趴在椅子凳子上夹腿是怎么回事?4岁小朋友有时会摸自己的“小鸡鸡”该怎么办?想必家有青春期的孩子的家长都会有类似的焦虑,怎么去讲女孩应该注意的问题,“大姨妈”的话题该怎么去说?男生是由妈妈说还是爸爸去讲呢?等等困惑,非常理解。好像到了孩子到了青春期,我们父母才会意识到这的确是个重要的问题和必须提到议程上的问题。
其实关于性教育,我们可以完全追溯的更早一些。每个需要的时期都不要错过!
还记得我们的小时候吗?我们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呢?”,妈妈不是说我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就是说我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近期有人在街头做过采访是关于“我从哪里来的”,近乎99%的采访者都说自己的父母在小时候的时候,给到的回答是这样的,或者支支吾吾就过去了。我们说孩子的性启蒙性认知是从性别认知开始的,一般孩子是在4岁左右。这时候的男生女生开始注意到彼此的不同,男生为什么站着就可以小便呢?为什么女生要蹲着小便呢?而且有一些好朋友男生女生会邀请对方一起洗澡,这时候孩子会问父母“我是从哪里来的?”,很多家长不会哄骗小孩,但会开玩笑或者含糊支吾过去,好像在我们的意识当中,公开谈论这个事情是难为情而且不应该的!但想一想如果孩子有这方面的疑问,不问我们,那你希望他怎么去获得这样的尝试呢?父母视性教育为洪水猛兽,主要是因为父母把性教育当成是性行为的讲解,非也!
其实了解性知识进行性教育是有这三个目的:1、端正看待性的态度。2、拥有幸福的性生活。3、建立对性行为负责的态度。所以性教育不是单纯讲性行为,反而我们要弱化性行为的描述。
孩子在4岁时,处在性别敏感期,对身体的部位尤其是男生女生生殖器很感兴趣,有这样的疑问,过了之后就不会再好奇了,其实孩子了解这些就像了解眼睛,鼻子,嘴和耳朵一样,父母大可不必担心,所以在他想知道的时候,我们就很科学的直接告诉他,请尽量用正规词语,避免用儿语代替。如果孩子继续发问,家长答不上来,可以一起去查询,在网上也会有图片和文字。在这里家长要做的就是如实科学地告诉孩子,并且带着对生命的敬畏和美好向往,欣赏欢迎他的生命的降临和到来。在这个时期,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需要爸爸的肯定和赞美,爸爸的肯定和赞美代表着他们对自己性别的认可和荣耀,将来长大的女生将会拥有女性的阴柔之美,男生长大后阳刚之气也会发挥的淋漓尽致!所以不要小看这个时期的性别认知,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是从这里开始的!当然这时候孩子上中班,有家长或幼儿园也会给孩子讲绘本,比方说《小威向前冲》等也是很好的方式给孩子输入性别美好的观念。
其实在性别敏感期过后,孩子的情感变得越来越细腻,很在意父母是否爱他,并且要知道爱他有多少,这时候孩子会进入婚姻的敏感期,探寻婚姻的本质与核心,孩子先要和爸爸或妈妈结婚,所以他们探寻到互相爱慕是婚姻的基础,如果只有一方爱另一方,也不可以结婚,他们可以重新选择的。5岁左右孩子会将结婚的对象延伸到同学,这些都表明孩子对性别,对自我,对异性已经有了初步的感觉,所以作为家长不必大惊小怪,只需要尊重地,科学地告诉孩子就可以了。孩子如果能够顺利度过这个敏感期,到了小学,中学,到了青春期,孩子就不会因为生理发育原因,心智产生混乱。会比较理性包容。有些孩子的婚姻敏感期会延迟,但8岁孩子的婚姻观已经形成。
针对4岁---8岁的最重要的性别认知和婚姻观的形成,我们能够支持帮助到的是:
1.当孩子问道关于性别的问题和“自己从哪里来的”的问题,请科学地尊重地告知孩子,并尽量用术语。你是由爸爸的精子和妈妈的卵子结合就有了你,如精子存储在男生的生殖器的“阴囊”中等。孩子了解身体部位的名称就像了解眼睛,鼻子,嘴巴,耳朵一样。
2.请用绘本的形式或者经常看动物世界等科普知识帮助孩子认知性别。
3.当孩子问到你的时候,请与孩子探讨这个话题,没有问到可以不用刻意去渲染这个话题。
4.经常与孩子共读一些关于生命主题的绘本或书籍,比方说《世界为谁而存在》等,让我们树立欣赏和赞美的眼光和态度去对待生命。
5.当孩子问到要和爸爸结婚或者要和妈妈结婚时,请可以引导孩子,“我相信你一定很爱我,我已经和妈妈结婚了”,之后孩子又会告诉你“我想和幼儿园的某某结婚”,你还可以继续引导“你很爱他吗?他爱你吗?”等等,“他什么很吸引你?”
6.当孩子知道自己的隐私部位之后,要告诉孩子,这些部位除了自己别人不可以碰,这是你的身体。如果有不好的感受要告诉爸爸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