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小雪吃点什么

2022-7-1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小雪”是一年中第20个节气,时间为每年11月22日、23日,太阳到达黄经°。到了小雪节气,意味着东北地区开始下雪了,华北将有雪。因为二十四节气是太阳历,同纬度的世界上其他地方都会变天,这两天北美东北部普降大雪,交通瘫痪,部分学校停课,气温达到零下20度。小雪时节气温继续下降,防寒保暖尤为重要。一、日常起居1.早晚外出多穿衣服,尤其是老人孩子。有晨练习惯的老年人最好将锻炼安排在日出后或者午后。由于这一阶段室内外温差较大,到户外活动时,要注意提前做好热身运动。2.遇到浮尘、雾霾的天气,市民应减少户外活动,少去空气混浊的地方,回到家中时,应立即洗手;尽量在风停了之后再开窗通风。3.阳光、空气、水是植物生长的三要素,其实人类亦然。天气好时上班族尽可能中午出去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保证每日足量饮水,维持身体平衡。二、防治上火冬季较干燥,很多人会有口鼻干燥、皮肤瘙痒、咽干咳嗽、大便干燥等症状,这就是大家所说的内火。那如何防止内火的发生呢?1.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在室内放置鱼缸或者养富贵竹都是好办法。晚上孩子房间可开加湿器。2.饮食清淡、温补为主。过于麻辣的食物最好不要吃,牛羊肉、鱼虾等发物要少吃。3.最佳食物——山药。山药中含有大量淀粉及蛋白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葡萄糖、粗蛋白氨基酸、胆汁碱、尿囊素等。其中重要的营养成分薯蓣皂,是合成女性荷尔蒙的先驱物质,有滋阴补阳、增强新陈代谢的功效;而新鲜块茎中含有的多糖蛋白成分的粘液质、消化酵素等,可预防心血管脂肪沉积,有助于胃肠的消化吸收。中医认为,山药具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等多种功效,并且对肺虚咳嗽、脾虚泄泻、肾虚遗精、带下及小便频繁等症有一定的疗补作用。山药还是美容减肥佳品,它含有足够的纤维,食用后就会产生饱胀感,可以减低食欲。山药可以切片炒食、炖汤、熬粥,色泽鲜白,营养丰富,易于煮食。三、粥汤养身粥、汤含大量的水,既暖和又能滋补津液。加入一些干果、蔬菜、肉还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是冬日养生之首选。八宝粥、山药粥、南瓜粥、红枣花生粥、红薯粥都是家里常做的,下面介绍几款肉粥。

香菇鸡肉粥材料:新鲜香菇、鸡胸脯肉、大米、油、盐。做法:1.将香菇洗净,切成小粒;鸡肉清洗后切成小粒。2.将香菇粒和鸡肉粒一起放入炒锅中用油稍微炒一下。3.电饭煲中倒入适量米,再加入适量水,然后倒入炒好的香菇和鸡肉粒。盖上盖子,将旋钮调至煮粥档即可。

菜肉粥原料:青菜心、瘦猪肉糜、大米粥、香油、精盐、味精。做法:把菜心切成细末,与肉糜同时加入已煮烂的大米粥内,或把菜心末与蛋黄泥拌入粥中,加盐、味精和香油调味后再用小火煮10分钟即成。

养胃牛肚粥原料:粳米、糯米、红枣、熟牛肚、牛肉汤。做法:将粳米、糯米、红枣、熟牛肚、牛肉汤加水及葱姜末少许,文火煮成粥,加少量麻油、味精后即可食用。

皮蛋瘦肉粥材料:香米、猪肉、松花蛋、肉松、植物油、水、姜、食盐。做法:1.煮粥的米要预先腌一下:约半碗米淘洗干净后,用2汤匙的油、1个半茶匙的盐和2茶匙的水拌匀,腌至少半小时。食用油会在煮粥的过程中挥发,令米绵烂,所以并不油腻。2.皮蛋去壳切小块。锅中放很多水,煮沸后放材料。先下肉丝、姜片,火不要关小。3.待水再次沸腾时下腌好的米和一个切碎的松花蛋。烧沸后加盖调中火煮约五分钟,再调最小火慢慢熬约四十分钟。而这第一个松花蛋切碎下粥与米同煮,松花蛋会融化,融入粥的味道中。4.再下另一个松花蛋丁继续熬约二十分钟。二十分钟可将第二个松花蛋煮得既没石灰味,同时又变得软滑,吃粥时也能吃到有松花蛋,而肉因为是水沸时下的,还保有一定鲜味,特别好吃。煮粥小诀窍1.冷水浸泡:煮粥前先将米用冷水浸泡半小时,让米粒膨胀开,这样熬出的粥酥,口感好。2.大小火转换:先用大火煮开,再转文火即小火熬煮约30分钟。大小火转换,熬出的粥更香。3.防糊锅:开水下锅或者放一个轻的小调羹在锅底与粥同煮。4.单方向搅拌:开水下锅时搅几下,盖上锅盖至文火熬20分钟时,开始不停地搅动,一直持续约10分钟,要顺着同一方向搅,这样熬成的粥粘稠酥软。5.稍稍放油:粥改文火后约10分钟时点入少许色拉油,可使粥色泽鲜亮,口感鲜滑。6.底、料分煮:粥底是粥底,料是料,分头煮的煮、焯的焯,最后再搁一块熬煮片刻,且绝不超过10分钟。这样熬出的粥品清爽不浑浊,每样东西的味道都熬出来了又不串味。特别是辅料为肉类及海鲜时,更应粥底和辅料分煮,使营养物质更易消化吸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our2dl.com/yjhl/135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