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过程中遇到这些常见的猪拉稀症该怎么办

2021-10-3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软件开发求职招聘交流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543.html

打好猪场“防非控蓝”保卫战!

临床证实蓝耳病不稳定猪场更容易感染非瘟(蓝耳病病毒降低机体免疫系统,增加非洲猪瘟病毒的感染机率)。控蓝防非,不能只顾“非瘟”而失“蓝耳”

——?净化蓝耳圆环等病毒解除?制抑免疫——1,怀孕母猪出现流产、死胎,身上不明?原因出血点3,母猪出现眼屎、泪斑、铁?斑锈??4,身上出现死皮5,哺乳期、?保??育期仔猪死亡率高6,呼吸道反复发作7,无名高热、食欲减退8,母猪产弱仔、木乃伊等!

防非晋老师

(点击电话直接拨打)

养猪业是畜牧业的支柱产业,但由于养殖户饲养管理水平不同和猪病综合防治体系不完善,导致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其中猪只拉稀出现频率增高,且防治难度较大,严重影响咱们的养殖经济效益。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猪只拉稀症状和防治方法。

一、哺乳期常见拉稀症状:

1、仔猪红痢

由C型魏氏梭菌的外毒素引起3日龄以内仔猪多发的肠道传染病,以排红色粪便及肠粘膜坏死为其特征,仔猪感染后很快死亡,病程短,致死率高,不良的猪场和养殖小区发病多、危害大。

、仔猪白痢

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多发生于10-30日龄哺乳仔猪,以排灰白色、有腥臭味的浆糊样稀便为特征,本病比仔猪黄痢发病率高,但病死率较低。

3、仔猪黄痢

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发生于10天以内哺乳仔猪,病程短而致死率偏高,以排黄色或黄白色稀便为特征。

4、发病原因

哺乳仔猪因吮吸被病原菌污染了的母猪乳头时,病原菌进入仔猪的消化道。由于哺乳仔猪的消化机能发育欠完善,胃腺分泌胃酸的机能很低,盐酸缺乏,难以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引发肠道卡他性炎症,而造成吸收功能的障碍。

哺乳母猪患病体温升高,造成生理代谢紊乱,引起乳汁变性,致使仔猪消化不良,早发性大肠杆菌乘虚而入,大量繁殖,导致仔猪肠道发生卡他性炎症病变而出现黄痢。

如果气候多变,阴雨天时间长,气候寒冷,地面太凉,仔猪受凉而导致仔猪抵抗力下降。

5、防控措施

在发病的猪群中,对怀孕母猪于产前产前45天和15d天分别注射1次K88、K99、P大肠杆菌仔猪腹泻三价苗,能使母猪产生强免疫力,产后小猪也接种疫苗,这样对仔猪保护力可达很高的保护率。产房要打扫干净,母体产前清洗、严格消毒,喂奶前用0.1%高锰酸钾溶液擦洗母猪乳头,以减少感染发病。对刚出生的仔猪采取药物预防性治疗,口服畅舒。

母猪产前产后保健,可用加减消黄散黄连解毒散肝肾康等做保健。

二、断奶后拉稀

1、细菌性疾病常见病有仔猪副伤寒、增生性肠炎等,细菌主要以沙门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副溶血弧菌等细菌都是导致侵袭性腹泻的主要因素。、病毒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低热、呕吐、咳嗽、流鼻涕,粪便呈水状,常见病有传染性胃肠炎病、流行性腹泻病和轮状病毒病等等。

3、寄生虫性疾病主要是对猪的健康影响较大,能够引起腹泻的寄生虫更是多种多样,常见的类圆线虫、蛔虫、鞭虫、钩虫等也会导致猪腹泻,从而导致群体性腹泻。

4、防控措施

(1)做好消毒工作。对保育舍和育肥舍进行严格清洗消毒,在没有疫情时可每周消毒1次,若周边有疫情出现时可每天1次。

()做好预防注射。母猪在产后0d左右接种伪狂犬苗、8天左右同时注射猪瘟、丹毒、肺疫等疫苗;在每年的9月中旬至来年的3月下旬接种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

(3)保持猪舍干燥、温度适宜。

(4)断奶后可长期添加胃动力,速补1直至出栏。

★★★★第二篇:产房小猪腹泻

规模化猪场数据反馈:

上午用,下午好,中药灌服应激小

仔猪黄白痢、流行性细菌性腹泻、断奶性腹泻

中药提取,灌服不伤仔猪,-3小时,可观察到仔猪粪便出现凝乳块,5-8小时,可见皮毛干燥、粪便变稠,1-天,粪便成型无腥臭,3天仔猪体型恢复正常,不反复!降低仔猪损失率95%以上!

晋老师

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our2dl.com/yjhl/127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