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科学最养生的喝水方法,统统在这里

2020-8-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昨天的节目里,我们学习的是「饥饿」这个词(链接:你在吃饭的时候,饭也在吃你!不知饥饿已经成了现代人的通病

徐文兵)「饥」描述因食物摄入不足或者消化功能过强导致肚子里没有食物的感觉,属于客观存在;「饿」描述的是一种主观感觉,也就是想进食、吃东西的欲望,频繁的过于强烈的饿的感觉是心火太旺,不觉得饿的状态属于心气不足。充分了解「饥」和「饿」各自的含义,能帮助我们在日常的饮食中根据自身的情况,正确地摄入食物,尽量规避掉在吃这件事中潜藏的风险,达到养生的目的。

说完了吃,下面就该谈谈喝了,所以今天我们的学习主题是「干渴」这两个字。在这一部分里,最最干货的就是教你如何喝水,让你彻底明白怎么喝、喝多少。下面,让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学习。

「干渴」同「饥饿」类似。「干」,描述客观状态,人体内缺乏津液。「渴」,表示主观愿望,是想喝水的感觉。

简化字「干渴」的「干」源于繁体字「乾」(gan,一声),和易经八卦的「乾」(qian,二声)同字异音。乾卦是纯阳无阴卦。「乾」是日照过长,干旱无雨,巫师祝咒乞雨的意思,引申为缺水、枯竭,与湿润相对。同义词有「燥」,「燥」是过度缺水,生火冒烟的意思;「涸」,是形容江河湖泽的水干了;「枯」,形容植物脱水。

「干」字古文之中也有,象形兵器,是护身的盾牌,现在成语之中还有「大动干戈」。「干」也指河畔、岸边。《诗经》中有:「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可能与水湿相对。古代也有人偷懒,把「乾」简写成「干」,比如「干杯」、「干贝」、「葡萄干」、「外强中干」,等等。

  

人体的百分之七十都是水,津液枯竭,古人形容为干。津液为阴,干为阴虚,也就是津液不足。

 

 

《素问·经脉别论篇》:「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意思是说,我们喝进体内的水,如果不经过六腑消化,不会直接变成我们的津液;不经过五脏的吸收、封藏,津液不会留在我们体内。水饮为至阴,六腑之中能消化水饮的首推属性太阳,最热的是小肠和膀胱;五脏之中能存津液者首推属性太阴的肺脾。肾主闭藏,主要是指藏精。

  

很多人盲目相信所谓的科学,以为喝水就能变成体液,以为打吊瓶灌水就是补液。人不是试管,怎么会加什么就有什么。低于体温的水,特别是冰水,首先要经过口腔、食道、胃的加温,这就要消耗体内阳气。对于胃气虚寒的人来讲,根本接受不了,不是水入即吐,就是胃中绞痛,最终腹泻了事。对于胃气实寒的人来讲,已经麻木不仁,喝什么都无所谓,但是预后不良。普通人喝多了,会导致胃肠平滑肌弛缓,积液存水,水走肠间,沥沥有声。

  

水在小肠中,被赤肠热气化解,分清泌浊。其中的清被脾吸收,这才是津,被肺宣发肃降,输布全身。剩下的浊,分别被传输到大肠和膀胱,伺机排出体外。

  

液的来源不是饮食,而是体内的贮藏精。这些精以脑髓、骨髓、膏肓、脂肪的形式存在于体内,需要的时候,在下焦丹田由元气蒸腾气化成为黏稠液体,由三焦输布到全身,散布于腠理间,滋润濡养细胞,渗入血管是为血液。

  

津与液不仅是黏稠与稀薄的问题,关键在于来源不同。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为津,即便流失,也容易补充。而眼泪、唾液、精液、阴道黏液、胃肠黏液、胆汁是液,由精髓所化,流失以后,不容易补充。光喝水不解决问题,甚至会越喝越渴。

 

 

导致干的原因,一是阳气过亢,首先是外感六淫邪气中的火热或燥热邪气,比如《素问·热论篇》:「岐伯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又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热胜则肿,燥胜则干。」意思是说高烧的人,会耗伤津,导致干燥。

  

另一个是内因,由于饮食不当和七情欲火产生内热,耗伤津液。比如《素问·痿论篇》:「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意思是说,体内脾胃过热,以至于细胞脱水,导致肌肉萎缩,麻木不仁。

  

导致干的原因二是阴失封藏,比如大汗、多尿伤津,腹泻、呕吐伤液,遗精、滑精、带下频仍伤精。肺主皮毛,司开阖。外感风邪,卫气失固,或者滥用发汗药物,会导致腠理开泄,津液脱失,甚至伤及阴血精液。《灵枢·营卫生会》有「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论述,《伤寒论》也有「衄家不可发汗」,「亡血家不可发汗」的告诫。意思是说,血汗同源,出血的人就不要再发汗,否则就会加重病情。现代社会滥用阿司匹林预防血栓,但是产生的副作用不可小觑,很多病人动辄汗出,甚至会导致汗毛、头发脱落。由于嗜食辛辣、香燥或饮食不节、不洁,或者滥用攻下、消导药物,会伤脾气,导致呕吐、腹泻,丧失津液。

另外的原因就是摄入不够,没水喝,自然也就津不足。普通人以为喝冷水、冰水才解渴,其实干渴的时候喝热水,才会减轻胃肠负担,有利于水快速消化、吸收,成为体液,滋润濡养身体。另外,越渴越要慢饮。一个品字告诉人们要小口喝水,三口即止,留有余地,方便消化吸收。而现代人光图痛快,灌水牛饮,结果导致胃中存有大量的冷水,不是尿出去,就是存下来,无法变成体液。喝水的学问还在于不喝淡水,淡水的副作用就是利尿,淡水穿肠过,体液无处留。所以古人要在淡水中加入苦味的茶叶,在吃西瓜的时候加入微量盐,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津液流失。就补充体液而言,果汁、蔬菜汁中天然的酸碱平衡,微量元素搭配合理,最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导致干的原因三是阳气衰微,气化不利。小肠有火热之性,能泌别清浊。膀胱是州督之官,蒸腾气化,化生津液。如果阳气衰微,就会出现「口干不欲饮」或「但欲漱水,不欲咽」的症状。严重的会出现饮水即尿,饮水不解渴,甚至越喝越渴的情况。《伤寒论》中治疗水气病的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真武汤等温阳利水的方剂,就是针对这种病症设立的。这时候就要越渴越喝热水,越渴越要吃热性的药物。普通人如果灌入了大量的水,也需要同样的治疗。

  

四是阴寒内盛,水饮痰湿凝聚,真阴不足。阳气衰微不能化水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水饮痰湿留滞体内,成为新的致病因素。病人出现不干而渴的症状。如同在大海中漂流的人最终会渴死一样,体内尽管有水,但却是水毒,不是津液。治疗湿热的龙胆泻肝汤中使用生地的原因,就是照顾病人湿邪重同时真阴不足的病机。有的不干却渴,涎水横流,胃肠留饮,腹满水肿,但是口渴欲饮。需要用十枣汤、六磨饮子泻痰饮化水湿,阴寒去,津液自生。

  

阴液不足的人,需要饮食和药物调养,补充精髓,光喝水是没用的。古人用猪皮炖汤,或用猪皮冻作为药膳调养治疗鱼鳞病、蛇皮病。阴液极度匮乏的,古人用大补阴煎,就是猪脊髓加上黄柏、知母炖服。平常人们也可以炖骨头汤,敲骨吸髓。

  

渴是主观感觉,中医认为是心火,有的渴与身体干燥、津液不足有关,有的则完全由于情绪、情感得不到满足而产生。人在动心、激动、焦躁的时候总会觉得口干舌燥,咽喉发干,偶尔发生还算正常,经常如此就是病态了。三昧真火,非饮水能平。要么去降低欲望,要么就去静心。古人有咽唾养生法,就是治疗这种心浮气躁的好方法。还有就是按摩足底肾经的涌泉穴,滋养肾水,上济心火,坎离交泰,焦渴自平。

《字里藏医》

原著:徐文兵

文源:活法儿养正工作室

精彩文章回顾

爱中运作着超越爱的东西

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一切法唯心造

五行│五行性运用

朱循天

秦东魁老师-和谐环境正能量(1..3)

演说论语1-3集|半部论语治天下,一部论语治人心

不懂中医,就难懂中国!

楼宇烈

中医也可解梦,就看怎么解

倪海厦:用经方治疗心脏病(附心梗微电影公益短片)

姑娘们

请把你们的裤腿放下来

中药炮制中的“生熟异用”

最有深度的“命门解”,从命门领会如何治病!

食物本性-食物的阴阳属性决定你该吃什么

经方在儿科夜啼中的应用

生命最后的十分钟

中国年来气候变迁与王朝兴衰的规律

邪淫危害血淋淋!全是名人

阿毗达摩第十六讲-智慧之光

蔡礼旭老师-群书治要学习分享-13

你在吃饭的时候,饭也在吃你!不知饥饿已经成了现代人的通病

徐文兵

八十岁老中医谈如何饮食才能长寿

如何通过饮食提升你的频率?

饮食有节,食不兼味!断盐可有效缓解哮喘!

全球饮食报告出炉!中餐再遭痛批:造成的死亡居世界第一!

周易易学时辰与日常饮食规律

刘希彦:饮食有节,食不兼味!断盐可有效缓解哮喘!

养生中六大饮食禁忌

40种常见病症的饮食禁忌攻略

看饮食是否健康的8点参考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最易忽略的饮食养生

长期体寒,容易引起这些病!

这些饮食习惯等于在“喂养”癌细胞,可惜知道的人太少了!

冬至后伤风感冒的人,一点补药都不能吃(节日饮食参考)

人类的堕落和饮食密切相关(食物中的能量秘密)

湿气太重毁了广东美女?袪湿选这些食疗方

徐文兵妙解中药性味(五味调神,必须掌握的健康饮食法则)

养生中六大饮食禁忌

植物性饮食疗法,是预防与逆转心血管疾病的绝佳良药

名百岁寿星大调查!只有一个共性,不是饮食,不是运动,而是…

吃得多,死得快-适当控制饮食利于长寿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病饮食疗法

三伏天饮食养生宜多酸多甘

徐文兵:这十个饮食"好"习惯,有些连牲口都不如,自我伤害……

糖尿病等病都是可逆转的疾病!只要你调整饮食!

乾隆为何能成为中国最长寿的皇帝?全靠这三大饮食秘诀

荨麻疹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荨麻疹的饮食禁忌

冬季药物与食物配合进补图解,给你一个“健康”之冬!

一个中医世家的饮食疗法

徐文兵妙解中药四气五味及食物食饮有节

夏天吃什么排毒最快?排毒应小心误区

中医养生应从哪方面入手?

胡维勤(荐)

为什么外国人喝冰水没事,我们吃冷饮就难受?真相是...

==========END==========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广告是系统随机配发,我们无法详细控制、选择。请您切勿购买任何动物制品、肉食。不要买渔猎、捕鸟的器具,拒绝杀生。不要玩杀人游戏,杀人游戏与实际杀人果报基本相同;不要看色情文章,万恶淫为首,邪淫是轮回和灾祸的根本。因果报应,如影随形。切记!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号菜单中,有完整的入门系列,视频系列.欢迎大家学习.

学习古中医,伤寒论经方传承

厚德载物!草木金石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our2dl.com/yjcs/95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