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垫底沉箱本日软着陆

2016-4-2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气囊垫底沉箱本日软着陆

吊机将气囊吊到岸上作上岸准备。

打捞作业人员正在对气囊充气。充气完成后沉箱就会被16个气囊安稳地抬起来,实现软着陆。进入水晶宫后,

被压在沉箱下面的气囊将缓缓放气,直至沉箱底部的钢架接触到地面。此时,气囊就可以“全身而退”了。

南海I号正在被缓缓拉向海岸。

难舍寄身800年的海洋“南海Ⅰ号”临岸却步

为确保顺利登陆昨夜在离岸4米处调剂位置

八百年前它驶出海港后沉没,八百年后的今天它或将成功归航登陆,这段只有30海里的路程,它却慢慢悠悠“航行”了800年。昨晚8时50分,南宋古沉船“南海Ⅰ号”在海上停留46小时后开始向陆地移动,在东南风的陪伴下,开始迈出了800年后归航登陆的第一步。但昨晚10时许,在沉箱拉至半潜驳“重担1601”尾部距离海岸仅约4米处时,“上岸”行动突然宣布停止。据交通部广州打捞局局长陈北先介绍,之所以停下来,是为了调剂沉箱的位置,本日将选择适合的时机正式登陆。

上午:

半潜驳船紧贴海上码头

25日晨6时许,本报早早来到距离“南海Ⅰ号”只有10米位置的海上码头,再次成为第一家到达海上码头采访“南海Ⅰ号”上岸的媒体。在海上码头看到,几名穿黄色衣服的施工人员正拿着一个卷尺丈量码头距离,并在地上做一个小标记,然后又用白色的油漆在码头上着力地画出具体的位置和距离,每隔15米做一个标记。施工人员称,之所以会这样做标记,是要为气囊拉移沉箱时提供一个技术参考标准。另外一些施工人员则忙着布置粗重的钢缆绳和焊接卷扬机,为陆地上拉移装载“南海Ⅰ号”的沉箱作准备。

上午10时,在“重担1601”船上,施工人员也忙着将钢缆绳与半潜驳“重担1601”套牢。10分钟后,钢缆绳开始拉移,半潜驳从距离码头30米的海上缓缓驶来。为了避免与码头产生碰撞,半潜驳准确地停在距离码头只有10厘米的位置,发现,半潜驳“重担1601”高于海上码头约20厘米。此时,除交通部广州打捞局的半潜驳“重担1601”外,还有“南天顺”、“德华”、“德鹏”、“重担202”、海事海警、公安边防等11艘船舶围在半潜驳的周围。

下午:

武警荷枪实弹保卫古船

25日下午3时许,20多名武警来到海上码头对“南海Ⅰ号”登陆上岸实行保卫。下午5时许,现场加强保卫级别,20多名武警离开现场,数名荷枪实弹的武警站在海上码头,除与拉移“南海Ⅰ号”工程直接相干的人员外,武警将其他全部人员清离出海上码头。工程人员介绍,之所以将所有人员清离现场,是由于在拉移钢缆时,会产生千吨之力,如果一旦钢缆崩断,伤及人员,后果将不堪设想。这是为了避免出现意外,保护岸上人员的生命安全。

24日工程船“南天顺”已将一部分气囊放置在“重担1601”上。昨日下午4时,看到海上码头和半潜驳上的两个吊车一起将岸上的另外一些重达900千克的气囊运至“重担1601”上。

下午5时,交通部广州打捞局及省文化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干领导来到半潜驳“重担1601”,召开沉箱登陆前的协调会。此时,工程人员也将长6米、宽2.5米、厚25毫米的8块钢板搭建在码头与半潜驳之间。

傍晚:

气囊充好气沉箱稳稳离开地

下午5时10分,工程人员已将16根气囊全部铺设终了。一刻钟后,施工人员开始同时为16根气囊早期白癜风治疗方法充气,巨长的气囊随着气体的不断注入渐渐地鼓了起来。下午6时30分,16根气囊完全被充好,将装载“南海Ⅰ号”沉箱微微顶起。20时25分,施工人员将铺在沉箱底部的枕木全部取出。

同时,另外一些工程人员在沉箱前的吊拉环安装两条拉索。看到,在沉箱的后面也有两台卷扬机,工作人员介绍,船上的两台卷扬机主要是用于控制拉移沉箱的速度,避免过快与过慢。

晚上:

“南海Ⅰ号”迈出登陆第一步

晚上8时许,海风逐步加大,海浪拍打着码头,激起四五米的大浪。晚8时50分,岸上钢缆绷紧,绳索缓缓地将沉箱从半潜驳船上拉移,“南海Ⅰ号”登陆迈出了第一步。工作人员介绍,“南海Ⅰ号”登陆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将沉箱从距离船尾20米的地方拉到船尾位置。第二步,也是最关键的1关,逾越1尺左右的海陆连接距离。在现场发现,在1分钟里,卷扬机就卷起约一米的钢缆绳,但沉箱只前进了丁点距离。此时,甲板仍高于码头,有近十厘米的落差。据山东海诺尔气囊公司负责人介绍,虽然目前码头与甲板有一定落差,但由于气囊是软的,工程人员可以通过调剂气囊,完全能够实现沉箱的软着陆。

25日晚10时许,在沉箱到达半潜驳“重担1601”尾部距离海岸约4米处突然停止了拉移。据交通部广州打捞局局长陈北先介绍,之所以停下来,主要是为了调剂沉箱的位置,确保沉箱万无一失地上岸,施工人员本日将选择适合的时机正式登陆。随后,为避免沉箱压坏气囊,施工人员又将先前抽掉的枕木放回原处,并对气囊安全放气,恢复原安全状态。

专家访谈:

<白癜风哪治得好p>广州打捞局:

登陆是打捞难点之一

交通部广州打捞局局长陈北先介绍,沉箱拉移登陆入宫的风险与困难绝不亚于沉箱起吊,由于海水不断在动,沉船入宫也是一个动态进程,为了确保古船的成功登陆,他们在行动上慎之又慎。

25日下午,交通部广州打捞局副总工程师吴建成向介绍,“南海Ⅰ号”整体打捞工程在技术上主要有两个点是最关键的地方,其一是海底穿钢底梁,其二就是沉箱逾越1尺左右的海陆连接处。

“钢底梁在海底,没有任何的光线可以辅助,在穿第一根抵梁时花费了10几天的时间,如果底梁穿不过去或穿不准确,则下面的工作将不能进行。”吴建成称,昨天进行的沉箱登陆进程,也是一个存在很大挑战的关键因素,从海上到陆地始终要保证船的平衡稳固,避免出现任何的偏差。

省文化厅:

考古人员一路保护文物

参加调和会议的省文化厅副厅长景李虎向介绍,为了确保文物的安全和资料的记录,他们特别安排了两名考古人员在半潜驳上。在海上漂泊了3天的“南海Ⅰ号”暴露在空气中,必将会蒸发一定的水份,是不是会影响箱内的文物呢?景李虎介绍,他们之前曾做过相干评估,箱内泥的含量很硬,且处于饱和水状态,外面的雨水很难进入,箱内的水份也较难蒸发。

“南海Ⅰ号”进入水晶宫后,如何对“南海Ⅰ号”实行喷淋?景李虎称,他们已制作了一个喷淋系统,每小时对“南海Ⅰ号”实行一次喷淋,海水不需经过特殊处理,至于喷淋多少海水量,则要看喷淋以后“南海Ⅰ号”的状态。“水晶宫”南京大学门将在两个月以后修建终了,届时水环境实验也已结束,那时将向“水晶宫”注入海水。而在未灌注海水前,对“南海Ⅰ号”实行喷淋,它将一直处于安全状态。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our2dl.com/yjcs/5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