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应用先遵循中医辩证论治关于虚证实证
2017-3-1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药膳应用原则--辩证论治基本原则
辩证论治就是运用“四诊”(望、闻、问、切)的手段,全面了解病人所出现的症候(症状和体征),然后通过这些症候,进行分析,弄清疾病发生的原因,推断疾病的部位和性质,结合病人的体质,确定运用哪种治疗方法,选用什么样的方剂和药物,对请在治疗。用药如此,在药膳的选择上也应如此,也必须以中医理、法为依据,而理、法的确立,又必须有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运用辩证的方法及论治的原则、在正确辩证的基础上,采取相应得当的治疗方法,选择适宜的药物和食物,配制成药膳,方能取预期效果。
作为辩证论治的具体体现,中医提出“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概念,意思是说,同一种疾病或症状,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处于不同的病程阶段,其证候性质不一样,阴虚者当滋阴,阳虚者当温阳,治疗方法、选方用药截然相反。这就是同病异治。不同的疾病,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若其证候性质相同,是阴虚的则滋阴,是血瘀的则活血,治疗方法,选方用药可以完全相同或大致相似。这就是异病同治。可见中医治病,重证轻病。药膳治病,本是中医治疗手段一种,当然应当遵守辩证的基本原则。
如何掌握辩证诊治基本原则呢?按照中医的辩证论治理论,证的分类很多,按八纲辩证有表里、寒热、阴阳、虚实不同,按脏腑辩证有心、肝、脾、肺、肾以及六腑证的不同。作为选择药膳的依据,我们这里仅把最主要、最常见的证型作一概述,尤其着重于药膳常用的虚证的描述。
一:虚证
药膳中选用的中药最多见的是补益类中药。正气不足常分分、血、阴、阳虚弱四大类型。
1:气虚证:气短自汗、懒惰、语音低微,而色白光白,肢体倦怠,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大无力。五脏气虚还各兼见不同症状,如喘咳、气短、痰多清稀、易于感冒,为肺气虚,可选用黄芪炖老母鸡等补肺气;如气虚证兼见食少、便溏、食后脘胀、内脏下下垂、失血过多,为脾气虚,可选用人参、莲子、大枣煮粥等补脾气;如气虚证兼见心悸、气短、心前区闷满或痛、脉结代或细弱,为心气虚,可选用人参、西洋参。刺五加等制作药膳补益心气;如气虚证兼见疲乏不能耐劳、胆怯、头身麻木等症,为肝气虚,可选用远志、酸枣仁等制作药膳补益肝气;如气虚证兼见腰腿酸软,小便频清,甚至失禁,为肾气虚,可选用菟丝子、五味子等温肾化气。
2:血虚证:面色萎黄或淡白,唇、舌、指甲色淡,毛发枯落,舌质淡,脉沉细。血虚证常见于心、肝二脏。如血虚证兼见心悸、烦躁、健忘、失眠多梦、脉细或结代,为心血虚,可选用夜交藤、合欢花,柏子仁等制作药膳补养心血;如血虚证兼见惊惕头晕、易怒、目暗、肢体麻木震颤、经少经闭、脉细弱、为肝血虚,可选用当归炖乌骨鸡、阿胶猪肝羹、酸枣仁粥等补养肝血。
3:阴虚证:潮热盗汗,心烦失眠,口干咽燥,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如兼见干咳无痰、咽干声哑,为肺阴虚,可选麦门冬、沙参、梨子、冰糖等制作药膳滋养肺阴;如阴虚证兼见舌尖红或口舌生疮,为心阴虚,可选用生地、玉竹等制作药膳滋养心阴;如阴虚证兼见惊惕头晕、易怒,为肝阴虚,可选用山萸肉、女贞子、枸杞子等制作药膳滋养肝阴;如阴虚证兼见腰疼、下肢酸软、耳鸣耳聋、发脱齿摇、梦寐遗精、眩晕健忘等症,为肾阴,可选用熟地黄、桑寄生、枸杞子等制作药膳滋养肾阴;如阴虚症兼见不思饮食、大便燥结或干呕呃逆,为脾胃阴虚,可选用太子参、麻仁、麦门冬等制作药膳滋养脾胃之阴。
4:阳虚证:形寒怕冷,四肢不温,舌质淡,胖润齿痕,脉细弱。如兼见心气虚症候,为心阳虚,可先用桂枝。灸甘草等制作药膳温振心阳;如阳虚证兼见脾气虚之症状,及腹中冷痛、口泛清水、白带清稀而多,为脾阳虚,可选用干姜,白术等制人作药膳温补脾阳;如阳虚症兼见腰疼、下肢酸软发凉,为肾阳虚,可选用附片,肉桂等制作药膳温肾壮阳;如肾阳虚兼见耳鸣、耳聋者,可配淡菜补肾阳,充髓海;如肾阳虚证兼发脱齿摇者,可选用何首乌等温肾固发;如肾阳虚证见大便溏泄、完谷不化者,可选用山药、干姜等配合温肾止泻;如肾阳虚谈不上兼浮肿、夜尿多,可选用益智仁、五味子等制作药膳缩泉固肾;如肾阳虚证兼见滑精,可选用金樱子补肾固精;如肾阳虚证兼见阳痿、早泄,可选用鹿茸、淫羊藿、韭籽等制作药膳温肾助阳。
二实证
常见的慢性病不仅仅是正气不足,也还挟有实邪,常见有气滞、血瘀、痰湿、虚火等。配制药膳在一定阶段也必须用行气、化瘀、消痰、降火诸品,不可一味用补。
1:气滞:若见到胀满、憋闷、疼痛、舌质较黯、脉弦等证,为气滞证。兼见喘促、咳逆、胸闷,为肺气壅滞,可选用莱菔子、紫苏子、枇杷叶等制作药膳肃降肺气;如气滞证兼见脘腹胀满疼痛、呕吐嗳气、呃逆、矢气,为脾胃气滞,可选用佛手柑、陈皮等制作药膳理气健脾止痛;如气滞证兼见胸胁及少腹胀满串痛、呃逆、女子乳房胀痛、痛经,为肝气郁滞,可选用代代日花、桂药、合欢花等制作疏肝理气。
2:血瘀:若见到疼痛部位固定,刺痛或钝痛,按之有肿块,到局部麻木,唇黯,舌有紫斑,脉涩,为血瘀证。如兼见阵发性心前区疼痛或刺痛,或牵引肩痛,舌尖有瘀斑,脉结代,为心脉瘀阴,可选用桃仁、生地、葛根等制作药膳通脉活血;如血瘀证兼见右肋下刺痛或钝痛,肢体时有麻木等症,为肝脉瘀滞,可选用玫瑰花、甲鱼壳、当归等活血逐瘀。
3:痰饮、水湿:若见到寒邪内侵与水湿、痰饮相凝、舌质淡、苔白滑润、脉沉迟或紧,为寒湿痰饮证。如兼见喘咳痰多清稀、胸疼、恶寒、无热者,为水寒射肺,可选用桂心煮粥温阳化饮;如兼见心悸,心区疼痛,遇寒尤甚,或浮肿,为水寒凌心,可选用桂技、薤白等温阳化水;如兼见脾寒脘腹满闷,头身困重、呕吐清水、大便溏薄、白带清稀而多,为寒湿困脾,可选用山药、白术、茯苓等健脾利湿;如兼见少腹胀痛、疝气、睾丸胀坠而湿冷,或巅顶头痛,而呕吐涎沫,为寒滞肝脉,可选用吴茱萸、茴香等暖肝散寒。
4:火热:若五脏功能失调而出现炎热内炽、舌质红、苔黄、脉滑而数,为阳旺内火证。如兼见咳痰黄稠,甚或带血,胸部热痛,鼻咽干燥,为肺热内蕴,可选用桑叶、桑白皮等清泻肺火;如兼见心烦、失眠、舌体糜烂,为心火上炎,可选用竹笋。竹叶等清泻心火;如兼见口唇红肿、口腔溃疡、口渴欲凉饮、脘腹热痛、大便秘结,为脾胃蕴热证,可选用麻仁、苦瓜等泻热通便;如兼见头痛眩晕、目赤多眵(眼屎之意)、急躁易怒、口苦。耳鸣、胁胁作痛,为肝火上炎,可选用菊药、石决明等制作药膳清泻肝火。
辩证选用药膳是人们合理使用药膳的原则,就药膳与病证性质而言,则当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总原则,结合脏腑辩证的特点,选择相应的药物和食物配制药膳,再结合季节变化、体质特点、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等,从整体去把握选择,一般可收到预期的效果。
白癜风的方法头部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