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如何教育男孩性教育也是性别平等教

2021-7-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婀栧寳鐧界櫆椋庡井淇′氦娴佺兢 http://www.xianmeng.net.cn/fengshang/xinchao/870.html

Illustrationcredit:咚咚(wb:萝卜咚lobod)

来源:GenderMatters?手工书

从男班长暴打女生到16岁同性恋男孩遭遇欺凌,从厌女言论遍布大学生社交平台到女性卫生用品互助盒受嘲讽,每当看到这类新闻,我们总是不禁要问:现在的男孩怎么了?男孩教育出了什么问题?于是我们请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的负责人刘文利教授,希望与她聊一聊今天国内的性教育现状,以及“阳刚之气”、校园欺凌、性别平等观念缺失等问题。

从刘老师读小学的60年代到适野建国在年前后接受的学校性教育,其方式都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和进步——男女生分开讲授生理卫生知识,连“月经”一词都说不出口。在刘文利组织的性教育课堂上,男女生有权利学习同样的科学知识,男生也可以触摸和了解卫生巾。他们真诚、坦率而开放地告诉孩子新生命是如何诞生的,希望在有关性的知识的基础之上,培养孩子建立人和人之间既亲密又负责的关系的重要能力。这也是刘文利一直强调的“全面性教育”,既是知识、态度、价值观的学习,也是让孩子获得健康、福祉和尊严的道路。刘文利教授以儿童发展的角度审视未成年人的厌女言论或暴力行为,认为性别不应成为看待儿童发展问题的单一视角,她从黑暗处和裂缝中看见的是性教育的缺失和机会。她认为,儿童的成长环境一定是开放复杂的,性教育是成年人施加正向力量的难得机会。

在交流中我们也发现,全面性教育不只是知识+价值观的教育,也是对于全社会的教育,童年性教育缺失的家长和老师很多也耻于谈性,一再推迟和回避这一教育过程,甚至无法面对阴茎、阴道这类科学名词。另一方面,作为性教育工作者的刘文利也在与孩子的交流中不断面对新的挑战——比如,什么是耽美?为什么一些孩子如此喜欢?他们在其中折射了怎样的情感?她希望在开放而安全的课堂环境中与孩子们探讨一切问题,为孩子们搭起“思考的脚手架”。在两个多小时的对话中,我们超出了成年人/未成年人、男性/女性的二元对立,去学习如何在一个发展的过程中看待个体,“我们如何培养人,就如何培养男孩。”

从孩子出生开始进行性教育,男女生有权利学习同样的科学知识

冷建国:上一次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进入大众视野,可能还是刘文利老师和同事们做的《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引发的争议。这套读本直接以阴茎和阴道称呼男性和女性的性器官,被一些家长认为过于直白。因为一系列原因,这套读本目前处于下架状态,但其豆瓣评分非常之高,也被很多人认为是目前国内最好的儿童性教育读本。刘老师能跟我们介绍一下您在北师大儿童性教育课题组的工作吗?

刘文利:我从年开始做性教育,那时我还是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的一名研究生,我导师的研究领域也是生物教育。那个时候,生理卫生课中有一章内容是生殖系统,很多老师上课不讲,让同学们自己学习,更有甚者会用订书机把这一章的书页订起来。但孩子们对这部分内容非常感兴趣,恨不得书到手头一天就盼着老师讲这个内容,到最后老师也不讲,孩子们还是挺失望的。这种现象很普遍,我当时就觉得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在这之前我也在中学当过生物学老师,在辅导学生参加高考的时候,学生普遍反映没有学习过这部分内容,我们就要重新学习。实际上,这些内容是应该在合适时间给到孩子的,要是上课不讲,孩子们就失去了一个学习的机会,所以从年开始,我在做硕士论文时就把性教育作为一个研究方向,开始性教育研究的旅程。

冷建国: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距离性教育最近的一次是初二的生物教材,书里有一章人体生殖系统的内容,画了一张男性阴茎构造图和一个女性子宫构造图,老师不讲,让我们自己看。有男同学把子宫那张图剪下来,放到女生的书桌上或书包里,作为某种恶作剧,女生们都很不好意思。

刚才我翻看刘老师带来的《珍爱生命》读本时,看到了当时在网上引起热议、被认为“露骨”的图片。那张图在二年级下册的开篇部分“人的诞生”,第一张图是爸爸妈妈相亲相爱,第二张图是爸爸的阴茎放到妈妈的阴道里。我觉得我那个时候的初中教材都达不到这个程度。

傅适野:不只一代小孩都是从小就错认为自己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我小学四年级从内蒙古转学去广州,当时班级组织同学们看一个国外的科教片,是剪辑过的,到最关键的部分——人是如何诞生的,受精卵是如何形成的——就黑屏了。

我能想到的另外一个有关性教育的场景,是有一次老师给我们进行生理卫生教育,她把男生和女生分开,女生留在教室里,老师讲如果你来月经了要怎么处理。男生在外面探头看,想要窥探女生的秘密。老师应该也单独给男生讲了一些和生理卫生相关的知识,但男生和女生并不在同一个空间里。这也导致上初中之后班里男生很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盯着女生拿卫生巾或是把卫生巾偷来玩,还有男生会拆开卫生巾做吸水实验。这种性别化的、男女有别的教育方式,导致大家对于彼此的生理状况以及成长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很自然的和性有关的现象都非常好奇,这种好奇又在用一种很错误的方式来探索。我们也想问刘老师,这种男女有别的性教育和性别教育是好的吗?是正常的吗?

刘文利:我上小学的时候是上世纪60年代,一直到你们小时候,学校性教育的方式都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这也是我对学校性教育的一个评价。从这一点上说,我们的学校性教育这些年没有太大的进步。

在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老师组织我们在一个室内体育馆接受性教育,男生不被允许进来。学校请了一位社区女医生来给我们讲月经这件事。男生特别好奇,趴在外面看,事后问女同学老师都给你们讲什么了。那个时候我们管月经叫“倒霉”,这是一个特别负面的词。我们把性认为是一件特别肮脏的、特别羞耻的事情,是不能拿到台面上去说的。

关于月经,如果这个内容男生和女生分开讲,甚至男生可能完全没有机会了解这些信息的话——第一,他确实是好奇到底是怎么回事;第二,他不知道怎么去尊重对方,没有人告诉他。在学校性教育中,这个话题是可以公开去谈的,女生来月经、男生有遗精这件事,在小学阶段就该告诉孩子。我们做性教育的时候,课堂上老师会把卫生巾按小组分给同学们,小组里男生女生都有。我们在上课时发现,男生其实更感兴趣。在课堂这样一个安全的环境中,老师给男孩机会让他去认知这个事情,对于男孩来说是一个特别好的学习经历。他可以和女生一起来讨论这件事情,对于男生来说,他在这一过程中一定会学到如何尊重女性。我从来都极力主张不要把男女生分开来上性教育课,他们有权利学习同样的科学知识。

我们也特别希望通过教育让孩子知道我从哪里来,我们会特别真诚、坦率、开放地告诉孩子,新生命是怎么诞生的。当孩子知道发生阴茎放入阴道这种行为就有可能产生新的生命时,他们也要知道应该什么时候发生这种行为,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我们不是只讲述性交本身的知识,我们更希望培养孩子对待这件事情的态度和处理这件事情的能力。比如,你和对方沟通交流的时候,如果不想发生性行为就要拒绝,在拒绝时要清晰地表达你的意愿。一旦孩子进入性活跃期,他们就会用自己之前学到的知识和被培养的能力,去妥善地做出这一行为,建立人和人之间既亲密又对双方负责的关系。

冷建国:从刘老师的讲述中我们可以发现,性教育的面向很多,不只是生理层面的教育,您也认为好的性教育是可以消除暴力的。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您一直强调的全面性教育指的是什么吗?

刘文利:全面性教育英文是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our2dl.com/yjzz/118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