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肾不交是怎么回事
2020-6-1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心肾不交是一个很常见的症状,这个症状主要表现是上热下寒。心肾不交的患者生活真是水深火热,我曾经就是上热下寒,但不是心肾不交,是引火汤证。心肾不交的人身体的上下两部症状截然相反,上面头晕脑胀,心悸不安,失眠多梦,下面手脚冰凉,腰膝怕冷。一般遇到这种情况,到中医那里去看病,他就会说你心肾不交了,而大多数患者对于这个症状都是有点摸不着头脑。心和肾本是两个不相关的器官,又有什么交与不交呢?心肾不交究竟是怎样一种疾病呢?
在中医认为,五脏是一个整体,是不可以分割开来看的,为了理清五脏之间的关系,中医采用了五行分类的方法,来描述五脏之间的关系。在五脏与五行分类属性当中,心主火,肾主水,我们都知道一个道理,水火不容,这两个对立性质的脏腑又怎么会产生关联呢?易经是一门专门研究阴阳和道的学问的著作,而中医又受到了易经的影响,在易经当中提到,阴阳交感则生万物,因此,世间万物都有阴阳两个属性。
《黄帝内经》云: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因此,水就代表阴,火就代表阳。在人体当中,心所代表的火通过动脉中血液的流动,把热传递到全身,使人体的脏腑和四肢得到温暖。正常情况下,我们每人毎分钟心跳次数是60-90跳,人的一生心跳大约为25亿到30亿次,人一生的呼吸次数都是个定数。所以,恬淡静养、慢呼吸、深呼吸、腹式呼吸才能长寿,所以瑜珈里的调息能让我们延年益寿。
中医认为,肾脏功能的健康与否决定着中枢神经能否正常的工作,因为《黄帝内经》认为,肾主骨生髓。因此,也就是说,一个人肾的功能是否健康,决定着一个人中枢神经的控制能力和对人体脏腑的平衡能力。除此之外,肾还有两个作用,一是肾中的命门,为人体的阳气之根,肾阳始终为心脏的跳动提供能量的来源。肾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肾阴的作用,肾阴有滋养全身水分的作用。因为水能克火,因此,水有制约火的作用,在人体,肾阴就有制约心火的作用。这样,才能使得心火不至于过旺,所谓心火过旺指的就是心肾不交所引发的部分症状,从这个角度讲,心和肾又有着相互制衡的关系。
中医认为,心肾不交指的是心与肾的制衡关系失常。在人体,心居上焦,肾居下焦,正常情况下,心与肾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彼此交通阴液和阳气,保持着动态平衡。如果人体肾中的阴阳失调,就会导致心火扰动,使两者的协调关系失常。中医认为,这就是心肾不交了。在人体心肾不交,就会造成心烦不寐的失眠,心悸不安,眩晕耳鸣健忘,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腰膝酸软,遗精带下等等问题。
肾的阴阳失调又该怎么理解呢?我们都知道,人体有两颗肾,中医认
为,左为肾阴,右为肾阳,肾阳又称之为命门。肾阴与肾阳之间就存在着一种相互平衡的关系,这个相互平衡的关系在易经当中称之为水火既
济。中医认为,肾主水,肾又在人体的下端,如果肾中的水要去滋养身体上部的其它脏腑,就需要一定的动能,把水推送到人体上部,而这个动能就来自于人体的肾阳,人体的肾阳就相当于水下之火,而肾阴受到肾中阳气的蒸腾的作用,就可去滋养全身的脏腑。
中医认为人体肾中的阳气连接着心脉,为心脏的跳动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能,如果肾中阳气衰微,那心脏就会出现功能性的紊乱,严重的还会导致心脏功能的衰竭,因为肾中的阳气枯竭,肾与心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在中医看来,心肾不交这个症状很常见。这和人体的肾精逐步走向枯竭相关。除此之外,心肾不交还和先天体质有一定的关系。一个人先天的体质肾虚,就容易引发心肾不交的问题。
中医所说的心肾相交也就是阴阳交感,身体才能健康。在人体当中,心代表着热,要下降去温暖脏腑和四肢,而肾所代表的水要去滋养心肺以及大脑,使人体上下交通,人体才可能健康,否则就是心肾不交。一个人心肾不交就会出现心烦不寐的失眠,心悸不安,眩晕,耳鸣健忘,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腰膝腿软,遗精带下等问题。而导致心肾不交的症状病因很复杂,先介绍其中四种类型。
心肾的阴虚型:在中医理论中,阴虚则火旺,也就是水制约的能力不足,火看起来就显得有点偏旺了。这就像闹旱灾,没有水喝,偏偏太阳还很烈,这是一种阴阳失衡的表现。阴虚火旺就会出现心悸失眠,虚烦神疲,梦遗健忘,手足心热,口舌生疮,舌红少苔,大便干,小便赤,口干脉数等症状。一般中医治疗这种情况会使用天王补心丹:滋补心阴兼补气;和朱砂安神丸:清心火,镇静安神;或者黄连阿胶汤:方中阿胶、芍药之壮水实肾,正是为了黄芩、黄连之降火宁心,鸡子黄从中起到交通心肾的作用。
肾阳虚型:证见后背怕冷,多尿,肾阳虚严重的还可导致脾阳虚并引起腹泻。肾阳虚可以导致肾水不能上行,去制约心火,因此,而引发心火亢盛的问题。这种心肾不交会出现口舌生疮,心烦失眠。交泰丸(生川连,肉桂),就适用于这种心肾不交,夜寐不宁等症状。交泰丸取阴阳交泰,水火既济的意思。黄连苦寒入心经,降心火,不使心火上炎;肉桂辛热入肾经,暖腰肾温四肢,并可以使肾水上行去滋养心火。方中
寒热并用,清心火,助阳气,使得人体水火既济,阴阳交泰,心肾交通。
肝脾失和型:中医认为,脾胃在人体的中焦,为人体气机的枢纽,人体上下气机的沟通都需要通过这个枢纽,而人体一旦脾胃失调或肝脾失调,是人体的气机枢纽不通,因此心火不能下降,肾水不能上升就会引发心肾不交的问题。肝脾不和导致的心肾不交,首先会出现脾胃的问题,比如说胃痛,腹胀,腹泻,饮食无味,在此基础上出现胸闷心慌失眠腰膝怕冷,手脚冰凉等问题。中医采用疏通脾胃中焦,使中焦的气机通畅,则心肾相交,上述这些症状自然也就解决了。偏于热证的用疏肝止痛丸,偏寒证的用疏肝和胃丸。
心气不足、肾气不纳型:证见气短胸闷、神疲乏力、舌质淡、脉象虚数,兼见健忘耳鸣、心悸、多梦。方用朱雀丸(茯神,沉香,人参),人参益气生神,使心之神明下通于肾,沉香纳气生精,使肾之精华上交于心,茯神交通心肾,诸药合用,治疗心气不足、肾气不纳之健忘、耳鸣、心悸神疲等症。
不是所有的上热下寒或者水亏火旺都是心肾不交,我就不是。只有既见肾水亏、心火旺或肾阳虚的主证,又有心悸、不寐、健忘、遗精、舌尖红等兼证,才能诊断为心肾不交的病证,否则就不应该称为“心肾不交”。
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