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理解中医的气

2023-4-2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广西省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487448.html

人从一出生,心脏就会自己跳动,会自己呼吸,会生长发育,各种细胞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运动,这些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从哪里来呢?我们知道,人是由精子和卵子结合成为受精卵,受精卵分裂、发育而成为胚胎,胚胎在母体中吸收养分而逐渐发育为胎儿,胎儿发育成熟后由母体分娩而出而成为一个新生的个体,这就是人的生命繁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出生以后所有的形态特征、所有的生命活动的实现,其实都是由最初的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而产生。也可以这么说,那就是在这个受精卵中蕴涵着人体最初始、最基础的物质,这个物质为人体的形成以及形成后的各种生命活动提供了原动力。

人生下来就与心跳,会自己呼吸,会生长发育,各种细胞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运动,这些生命的原动力来源于受精卵。受精卵具有两方面的特性:1、生长,温暖——元阳:使自身能够不断生长,并维持恒温。

2、滋养、限制——元阴:为自身各种活动提供能量营养,并让生长在一定范围内不至于失控。

元阴与元阳通过气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将电池、导线、灯泡连接成一个闭环,此时灯泡会发亮。电池中所含的物质是产生电能的原物质,它有阴极和阳极,好比人体的元阴和元阳,灯泡的发光是电池中原物质相互作用产生效能的最终体现,类似于各种生命活动,电池内阴阳两极联通的介质就是电流。人体内的气就相当于电流)

气:在元阴元阳相互作用下,人体内某类物质或者分子产生的运动。通过物质或者分子的运动,将元阴元阳相互作用产生的效能传递给各个组织器官、脏腑体系,并使得效能在各组织器官、脏腑体系上转化成各种生理活动。(气的三个特点:是物质;运动性;有效能)

气的七大作用:

第一,推动生长发育。气在运动过程中将它所携带的效能传递给各组织器官,促进人体细胞分化成熟、器官系统功能完善以及肌肉、骨骼生长,完成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功能。所以如果气不足,则会导致机体生长发育的迟缓或出现早衰。如儿科疾病中的囟门不闭、五迟、五软、发育不良等疾病都是因为先天元阴与元阳不足,导致气的生成不足,从而导致生长发育的障碍产生。

第二,推动机体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否旺盛,取决于机体各细胞是否活跃,而细胞活动所需的动力又来自气所携带的效能,所以气的盛衰决定着人体新陈代谢是否旺盛。而新陈代谢旺盛,人的精神状态就好,反之,精神状态就差。所以气不足最典型的外在表现就是神疲乏力、精神不振。(肥胖的根本原因)

第三,推动物质运输。气是物质与分子的一种运动,在这个运动过程中势必会产生一定的动力,这是体内各物质进行循环、运输、传递和排泄的动力基础,如血液循环、淋巴液的循环、神经递质的传递、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代谢产物的排泄等,都需要气的运动来提供动力。当气不足时,体内物质的运输和排泄也会受到影响,出现如血液流动缓慢、水液排泄障碍、代谢产物在体内过多积聚等病理现象。

第四,推动脏腑运转。前面已经讲到,脏腑功能的实现,其实质是气所携带的效能在不同器官上的释放。比如说气作用于心,实现心的搏动;作用于肺,实现肺的呼吸运动;作用于肝,实现肝的解毒、代谢功能;作用于肾,实现肾的排泄尿液的作用;作用于胃,实现胃的蠕动和分泌胃液的作用。当气不足时,各个组织器官、脏腑系统的功能活动就相应低下,出现诸如心跳缓慢甚至停跳、血压下降、胃肠蠕动减慢、消化能力下降等病理现象。

第五,温煦作用。气的运动是人体能量的来源,气所含的物质、分子的运动会产生热能,这个热能是人体维持体温恒定的保障,当气亏损或不足时,就会导致体内能量产生不足或是细胞组织活力不足,从而出现畏寒喜暖、四肢不温、体温低下等症状。

第六,防御作用。气是人体所有功能得以实现的原动力,所以气的盛衰也决定着人体免疫能力和防卫系统功能的好坏。气旺则防御能力强,气弱则防御能力差,而防御能力差就会容易感冒,周围有人感冒时容易被传染以及感染后不易恢复等情况。

第七,固摄作用。固摄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固定,二是摄纳。固定是指气能使人体各器官脏腑都能固定在体内某一特定的位置,从而保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脏腑器官在体内的固定位置,是靠结缔组织、系膜等的张力来维持,而结缔组织、系膜细胞的张力,又需要气来提供,当气不足时,张力就会变小,对脏腑器官的固定作用就下降,从而出现脏腑下垂(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等)的病理现象。

摄纳则是指气对体内各物质具有控制和保护作用,使这些物质能在体内正常地运行,不随便流失或过度排泄到体外。比如说使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不随意渗出到脉管之外;控制汗液、唾液、尿液、胃液、肠液、精液的分泌和排泄,防止因为分泌或排泄过度而影响到机体的正常运转等。这是因为气是细胞活力的原动力,气旺则细胞活力旺盛,而细胞之间的联系就紧密,对液态物质的包裹和控制能力就强。反之,当气不足时,则会导致各细胞之间空隙增大,液态物质通过间隙过分流失到体外,从而出现多汗、多尿、各种出血、大便滑泻、流涎、遗精、早泄、带下过多等病理现象。

中医上常说的“气滞”“气郁”“气逆”“气陷”指的就是气的运动失常的四种常见情况。

“气滞”指的是气的运动不畅。气运动不畅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打个比方,我们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气球就会不断地膨胀,同理,气滞出现的最典型症状就是胀痛。根据气滞的部位不同,出现胀痛的部位也就不同。比如胃部气滞则出现胃脘胀痛,肢体气滞则出现肢体胀痛,肝部气滞则会出现胁肋胀痛,膀胱气滞则会出现小腹胀痛等。

“气郁”是指气结聚在内,不能通行周身。前面我们讲了,气的运动是脏腑运转、物质输送的动力提供者,如果气郁结在内,不能正常运动,那么人体脏腑的运转、物质的运输和排泄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障碍,所以气郁会出现消化减弱、胃口下降、郁闷不乐、大小便不通畅、四肢厥冷等症状。

“气逆”是指气在体内上升太过、下降不及给人体造成的疾病。气在人体中的运动是有升有降的,上升作用能保证将体内的营养物质运输到头面,维持各脏器在体内的位置,下降作用则使进入人体的物质能自上而下依次传递,并能将各种代谢产物向下汇集,通过大小便排出体外。体内气的上升作用太强或是下降作用太弱都会导致“气逆”的产生。上升作用太强则会导致头部过度充血,出现头晕、头胀、头重脚轻、面红目赤,甚至昏迷、半身瘫痪、口角歪斜等症状;下降作用太弱,则会导致饮食的传递失常,从而出现各种“反流”症状,如泛酸、恶心、呕吐、呃逆、咳嗽等。

“气陷”正好和“气逆”相反,指的是气在体内上升不足或下降太过而造成的疾病。上升不足则导致头部缺血缺氧,或脏腑不能固定在原先的位置,从而出现头晕、健忘、眼前发黑、精神不振、脏腑下垂等症状;下降太过则导致食物的传递过快或代谢产物的过度排泄,从而出现腹泻、小便频数、遗精、遗尿等症状。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our2dl.com/yjzd/144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