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海波守护泰顺瑰宝践行非遗精神
2021-2-2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今年年初,“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在北京揭晓,来自我们温州泰顺的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季海波榜上有名。作为当前我国非遗保护发展成绩的标志性人物,季海波守护的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更是数项流传千年的泰顺国家级非遗项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非遗守护人季海波,一起来聆听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泰顺廊桥,立于崇山峻岭之间,架于清流急湍之上,数量之多、工艺之巧、造型之美以及与周边环境之和谐,在世界桥梁史上都堪称一绝。而在泰顺人心里,每一座廊桥都是奇迹,更是生活......作为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季海波至今依然清晰记得奶奶第一天带他穿越廊桥,前往学堂的情景。季海波说,泰顺人生于大山,长于大山,泰顺人的淳朴,犹如这静卧在岁月里的廊桥,在古意与清风里,静静守护,波澜不惊。哪怕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提线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季海波的父亲季桂芳,也与他的母亲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泰顺车木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月员一样,喜欢将自己称为手艺人,仅此而已。父母亲温和、谦逊的性格深深地影响了幼年的季海波。从小对传统手工的耳濡目染,以及成长环境中浓厚的艺术氛围,让季海波和他的兄弟姐妹们终身受益。泰顺自古是“木偶之乡”,迄今已有八百年的历史。季海波出生的季氏家族与木偶艺术也有着悠久的渊源,而为了让孩子们喜欢上木偶制作的传统工艺,季海波耐心细致的父亲有着自己的妙招。季海波表示,受父亲的影响,自己从小就对木偶戏等传统艺术与手工艺有着浓厚的兴趣,而父亲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也让他受益终身。投身非遗保护工作十六年来,季海波兢兢业业、心无旁骛,为非遗保护与传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与其说他是非遗保护的专家、学者,还不如说他是非遗保护的劳模、功臣。而与非遗工作的缘起,要从年,国家开展民族民间艺术普查开始说起。当时有着摄影特长的他,被安排为非遗影像资料记录者,全程参与普查。季海波说,在不断的记录中,老手工艺者的匠人精神不断感染着他,然而传统技艺的岌岌可危,也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除了影像记录,还有没有更有效的传承与保护传统手工艺的方法呢?慢慢地,这些民间艺术、民间手工艺,在季海波的心里变得日益鲜活,日益清晰。他意识到,这些都来自生活,更深深影响着生活,或者说“它们,就是生活”。从此,季海波十六年如一日,组织开展了大量收集保护工作,先后获评泰顺县劳动模范、温州市劳模、被省政府记二等功。由他组织发掘和申报的各级非遗项目成果突出,其中,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6项,省级15项,市级项,县级项。现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位,省级24位,市级65位,县级位。凭借着超常的干劲和毅力,季海波带领的团队汇编而成的非遗普查成果卷册可堆成数米高,档案可达数十米长,而其中,廊桥一直是季海波心中最珍贵的存在。如今的他,依然能够清晰记得发现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人董直机老人的情景。此后,季海波就成为了董直机老人家的常客。看着老人收徒、建桥、传艺,他用相机将一门原本隐匿于山野乡间、行将消逝的技艺记录了下来,但让他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是,他用镜头从不同距离、各种角度拍下的廊桥,之后竟然在一个极其特殊的场合,派上了大用场。那一年,在他人的镜头下,季海波花白了头发,红血丝布满双眼,神态疲倦但意志始终坚定。化悲痛为力量,一场万人寻找廊桥木构件的行动在他的倡导下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幸运的是,台风过境后的第10天,三座被冲毀的廊桥构件就有八成被季海波的团队与当地百姓一起找回,廊桥复建,指日可待。年10月,泰顺三座国宝廊桥修复成功,季海波终于舒展了笑容。同年,以季海波、曾家快为代表的泰顺廊桥修复团队,被评为“感动温州十大人物(集体)”。除了保护非遗项目,对于传承人的权益,季海波也是全力维护。年,因门前晒着的30.55公斤的黑火药,泰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周尔禄因“涉嫌非法制造爆炸物”被刑拘。在季海波的努力下,泰顺县为“非遗”技艺“药发木偶”建了传习所,并在公安部门支持下建立了药发木偶使用黑火药的规则途径。年,季海波和冯骥才一同入选“中国非遗年度人物”。但保护非遗的紧迫感、责任感,依然让季海波对自己目前的工作很不满意,他仍然日以继夜,不知疲倦地工作着。季海波表示,接下来,他打算让民众从体验中产生对文化遗产的情感,唤醒内心深处的文化基因,并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民众从宝贵的民间艺术和文化遗产资源中,获得真正的归属感。一雕一刻,述不尽季海波的非遗情怀;榫卯之间,说不尽他对于家乡的深厚情感。采访中,季海波始终认为是家乡的山水养育了他,他是大山的儿子,因此必定投身泰顺,报效家乡。他说,一个人一生只有投入一种事业的洪流,才会波涛汹涌,波澜壮阔!
播出时间
泰顺电视台
每周五20:20首播
每周六12:20重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