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畏寒怕冷,手脚发凉原来是这个原因
2021-1-2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什么是“阳虚”体质?
“阳虚质”代表的是一种较为稳定的身体状态;
可能我们很多人知道“怕冷、手脚发凉”等症状可能意味着体质有点阳虚。
但是阳虚体质不仅仅有这些表现。
如果是长期的“阳虚”病理状态,最终很容易导致个人体质逐渐兼有“阳虚质”。
“阳虚质”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发凉等虚寒表现为主。
2.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3.常见表现:平时怕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
4.心理特点:性格多沉静、内向。
5.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
6.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常见的“阳虚质”分型可见:1.心阳虚:主要表现有心悸心慌,心胸憋闷疼痛,形寒肢冷,失眠多梦,心神不宁。2.脾阳虚:饭量小,大便质稀,时有肠鸣,腹中冷痛喜温覆,因外感寒、湿之邪或进寒凉菜饮食加剧。大便夹大量食物残渣(甚则完全未消化食物)或五更泻泄(每日凌晨定时发作)。3.肾阳虚:腰背酸痛,形寒肢冷,多尿(小便清长)、成年男性遗精、阳痿。导致“阳虚”体质的病因是什么?阳虚体质发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寒湿之邪外侵、过食寒凉之品;忧思过极、久病不愈、房事不节等引起脏腑功能损伤。“阳虚”体质容易在什么年龄段出现呢?“阳虚质”出现的年龄段较为典型,大多由中年开始发展至更年期明显。女性的更年期大多出现在45-55岁之间,男性的更年期出现在50-60岁之间。但由于现代生活节奏较快,同时青壮年生活压力、精神压力较大,运动不足,阳虚症状可能会较早出现。女性早更甚至会提前到35岁左右,男性会提前到42岁左右。当出现早更表现,就需要医生介入调理了。儿童及青少年如果表现出“阳虚质”生理特点,则需高度重视,极有可能影响到生长发育水平。儿童及青少年正常生理状态应是阳气充足,生机勃发的状态。由于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等因素导致的阳气受损控制及恢复都比较迅速。“阳虚”体质平时需要注意哪些习惯?饮食上不可过食生冷、寒凉之品,尤其冷冻食品最易损害脾阳之气。大量湿寒困于下焦肠道,肾阳温煦、蒸腾、气化无力则会引起水液泛漫。临床上可见头面、肢体浮肿,水湿邪饮进一步发展上犯于心,心阳不振,则会引起心悸、气促等表现。“阳虚”体质在西医上的概念是什么?“阳虚”在西医的现代医学观点上大多属于亚健康。而典型的更年期综合症在治疗上西医的治疗手段往往更倾向激素治疗,针对女性的更年期治疗甚则建议人工绝经。改善阳虚体质,中医确有所长中医对各年龄段“阳虚”的认识,尤其“阳虚体质”的认识普遍系统化。从温阳着手,明确辩证,针对性用药,在急性期的处理上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配合医师坚持用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阳虚体质”。文章来源于成都寇小儿中医馆,系本台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