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五味对治邪淫淫欲佛经集合转载
2017-4-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如何对治自己的淫欲心?第一,断除淫欲心需要不吃五辛。《楞严经》中佛说:是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因此,想要减少淫欲的心,就应该断除不吃五辛。不吃这些菜,就可以迅速减轻淫欲。第二,断除淫欲心需要过午不食或者减少食量。《佛说处处经中》佛言,日中后不食有五福。一者少淫。二者少卧。三者得一心。四者无有下风。五者身安隐亦不作病。是故沙门道士知福不食。所以,饱暖思淫欲,这个原理不仅仅中*国古人认同,释迦牟尼佛也认为是这样,因此,想要减少淫欲的心,就需要减少饮食,能够遵循佛教过午不食,那是最好的,减少饮食就会减少淫欲,大家尝试几次,就会有明显的感受。第三,断除淫欲心需要戒酒。《分别善恶业报经》说饮酒三十六失,第二十三条就是淫欲炽盛,所以要想减少淫欲心,就必须戒酒,酒是会促使人神经兴奋,也会刺激人的淫欲心,因此,要想减少淫欲心,应当先戒酒。第四,念经咒佛号求三宝加持减少淫欲。《普门品》说,若多淫欲者,恭敬供养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开淫欲;《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说:若能称诵大悲咒,淫****灭邪心除还有很多的经咒佛菩萨名号,都具有消除淫欲的功效,大家要多多在佛经中找方法,这里再特别介绍文殊菩萨的“灭淫欲咒”更是非常对治,这些法门对治淫欲都非常好。第五,就是不净观。这个在佛经中说的也很多,比如《中阿含经》卷第二十《长寿王品念身经第十》,卷二十四《因品大因经》第二,以及《大念住经》等经典中,均详细有解说,限于篇幅,此不赘述。第六,需要不看可能引发人欲念的色情读物影视作品网站等等,从缘上减少淫欲生起的念头。以上是在佛经中有明确依据的断除或者消除淫欲的一些方法,提供大家参考。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淫欲难以自控,大多是因为吃多了,吃错了!调整饮食吧!A、日中一食:《佛说处处经》佛言:日中后不食有五福:一者少淫。二者少卧。三者得一心。四者无有下风。五者身安隐亦不作病。所以,想灭淫欲的人,应该过午不食,或者日中一食。B、戒食五辛:《楞严经》佛说: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所以,想灭淫欲的人,应该不吃五辛。C、戒饮酒类:《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饮酒三十六失,其二十八者,醉便淫逸,无所畏避。所以,要想灭淫欲的人,应该不喝酒。D、戒肉食类:《入大乘楞伽经》佛说:肉食长身力,由力生邪念,邪念生贪欲,故不听食肉。由食肉生贪,贪心致迷醉,迷醉长爱欲,不解脱生死。所以,想灭淫欲的人,应该戒掉肉食。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经典依据:降伏远离啖精气鬼,不是去对付鬼神,而是从灭除自己的淫欲心入手!《清净法身毗卢遮那心地法门成就一切陀罗尼三种悉地》:尔时普贤菩萨从坐而起。白言法身世尊。诸佛如来以大慈为本。云何诸陀罗尼说有操恶威德自在伤害鬼神及诸外道天阿修罗。毗卢遮那言。汝今谛听。吾为汝说。期有二义应善知之。云何为二。一者诸佛方便说法导引众生。二者显此猛烈操恶之身。降伏众魔令入佛道。汝等应知。此亦是方便。持咒之人见有此事。即心生忿怒。降伏鬼神。未得悉地不然成验。又不知诸佛方便所说。欲知此者。降伏自心。种种颠倒忘想攀缘作诸不善。或生饿鬼之心。或生外道之心。或生修罗之心。或生诸恶鬼神罗刹之心。以是义故。念念相生皆是诸恶鬼神天阿修罗。及诸外道罗刹鬼要从心而生。虽不即生受如是报。诸法所说摧伏鬼神者。以是咒力能灭心中如是恶念。无此恶念。不受恶身。故当知降伏者矣。若能先降自心诸恶鬼神者。一切天魔外道天阿修罗药叉罗刹诸恶鬼神。自然归伏。无敢违逆。若不自降伏恶心。能降伏诸余天鬼神者。无有是处。注解:降伏一切诸魔的根本无上要诀,是灭除自己心中的贪嗔痴慢淫欲嫉妒好斗好胜种种无明心念,此为降魔之根本,自己的心魔不除,想降伏一切天魔鬼神,那是不可能的。降伏吸精气鬼,让它梦中不来吸食你的精气,根本上的做法,其实就是灭除淫欲心,而不是去念咒降伏鬼神。《入大乘楞伽经》肉食增长爱欲心,不解脱生死!灭淫欲需要戒肉食!佛说:肉食长身力,由力生邪念,邪念生贪欲,故不听食肉。由食肉生贪,贪心致迷醉,迷醉长爱欲,不解脱生死。--------《入大乘楞伽经》所以,想灭淫欲的人,应该戒掉肉食。《大宝积经》《佛说未生冤经》“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的经典依据、亲近彼女人,最为极下劣,是恶中之恶,何足为欣乐。----《大宝积经.优陀延王会》节录夫善之极者,莫大于孝;恶之大者,其唯害亲乎!----《佛说未生冤经》节录-------------------------***************************************************——---------------------------------------------(一)、邪淫恶果佛经集萃邪淫有六变:不自护身、不护妻子、不护家属、以疑生恶、怨家得便,众苦所围、已有斯恶则废事业,未致之财不获,既获者消,宿储耗尽—《善生子经》邪淫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妻不贞良,二者不得随意眷属。—《华严经》佛言邪淫十罪:一者、常虑彼夫所杀,二者、夫妇不睦,三者、恶增善减,四者、妻子孤寡、五者、财产日耗,六者、恶事常被人疑,七者、亲友诽谤,八者、广结怨家,九者、死入地狱,十者、报尽为男,妻不贞洁;报尽为女,多人共一夫。—《法苑珠林》邪淫有十恶事。何等十?常为其夫伺捕楚毒。室家不和善法消竭。不善法增。危败躯身。不检其妻。不守财贿。常为人疑。宗亲不信。种业如是。门不贞洁。身坏命终生地狱中。设得为女非独一主。设得为男驰骋邪淫。自失其妻。--《佛说出家缘经》邪淫有二种果报:一者得丑恶妻妇,又不贞良。二者为他所坏。—《十住毗婆沙论》善男子,若复有人乐为邪淫,是人不能护自他身,一切众生,见皆生疑,所作之事,妄语在先,于一切时,常受苦恼,心常散乱,不能修善,喜失财物,所有妻子,心不恋慕,寿命短促,是名邪淫现在恶果。舍此身已,处在地狱,受恶色力、饥渴、长命,无量苦恼,是名后世恶业果报。若得人身,恶色、恶口,人不喜见,不能守护妻妾男女。是一恶人因缘力故,一切外物不得自在。--《优婆塞戒经》复次邪欲报有十种。何等为十?一欲心炽盛。二妻不贞良。三不善增长。四善法消灭。五男女纵逸。六资财密散。七心多疑虑。八远离善友。九亲族不信。十命终三涂。--《分别善恶报应经》两性无性、黄门太监、阳痿皆属宿世邪淫恶果,请看-《大乘造像功德经》(二)、在佛寺塔庙、伽蓝净地、三宝之所行淫,或者淫污僧尼,其罪最重!若有众生,侵损常住,玷污僧尼,或伽蓝内,恣行淫欲,或杀或害,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地藏菩萨本愿经》(三)、不邪淫善果佛经集萃不邪淫者,有五增福:一者、多人称誉。二者、不畏县官。三者、身得安隐。四者、死生天上。五者、从立清净泥洹道。—《般泥洹经》人不犯邪淫,得四明智所叹之德,何等四?摄护诸根,离诸调戏,一切世间,悉共称叹。已离邪淫,无敢轻眄其妻室者,以是德本,志愿无上,正真之道,得大人相,马阴之藏。—《海龙王经》离邪淫二种果报:一者、妻妇贞良。二者、不为外人所坏。—《十住毗婆沙论》(四)、如何令邪淫恶果变小不受?---戒恶忏悔改过、劝诫大众远离邪淫、造佛像!A。至心发露忏悔、并且彻底改过,厌离邪淫可以不受恶果:《分别善恶报应经》:佛言:复云何业而不得果?所修恶业回心发露。省悟前非思惟嫌厌。心念口言作意专注重重忏悔。此业虽作而不受果。善业亦然。----从这段经文看,至心发露忏悔可以不受恶果。B、离邪淫意、修行善戒、不随喜他人邪淫、帮助他人戒邪淫、示其不邪淫利益,如此行持,邪淫果报,可减轻果报:《正法念处经》:云何邪淫得果报少?若邪淫已专心忏悔不随喜他。遮他邪淫。示其善道。彼邪淫业不具足满。离邪淫意。修行善戒。如是邪淫。得果报少。不决定受。大意:如何令邪淫罪业的恶果减少呢?应该专心忏悔邪淫罪业;见别人邪淫不应该为他艳慕欢喜庆幸;应该尽力劝诫阻止他人造作邪淫,并为其讲说善恶因果、以及不邪淫的道理,这样做的人,他的邪淫罪业不会积聚满足到受重报,心中远离邪淫念头,持善法戒(五戒十善,含邪淫戒),能如上要求去严格行持,那么过去的邪淫罪业,就只需要受很少的果报,不会成为必定要受的定业。C、戒恶忏悔造佛像:灭邪淫恶业报,令一切恶报未来不受之法,即戒恶忏悔并造佛像,可令现受的定业少分容受,未来诸恶报无需再受。《大乘造像功德经》中佛告弥勒:业有三种。一者现受。二者生受。三者后受。此三种业中一一皆有定与不定。若人信心造佛形像。唯现定业少分容受余皆不受。(五)《施灯功德经》在佛寺塔庙“供灯”,得身口意三业清净、善友清净,有助于“戒邪淫”复次舍利弗。若有众生供养佛塔得四种清净。何等为四。一者身业清净。二者口业清净。三者意业清净。四者善友清净。舍利弗。云何得于身业清净。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彼彼生处。远离杀生无杀害意。亦常远离偷盗邪淫。于己妻所尚不邪行。况余人妻。亦不饮酒放逸自纵。不以刀杖及余苦具加逼众生。离不善法及诸恶业。舍利弗。远离是等。是名身业清,,,,(省略)----------《佛说施灯功德经》邪淫标准辨析:这本小册子,立足于劝诫大众戒断邪淫,更希望有助于诸位断除淫欲出离六道,既然如此,我们首先需要明白--衡量是否邪淫的标准是什么?这里依照经律论三藏,结合生活实际,做出符合佛陀圣言依据的判定标准。邪淫行为总判:婚前性、婚外性、手淫自慰、给对方手淫、强奸、同性恋、换偶性行为、亲属乱伦、嫖娼宿妓、卖淫、与禽畜动物交合、与非人鬼神交合、开办邪淫场所、贩卖制售淫书影视作品、制售催情欲邪药、奸尸;与变性人、两性人、被阉割者行淫欲;和合他人或和合动物行淫,如使动物发情配种;有父母、兄弟、姊妹、夫主、儿子、世间法、王法等所守护之女行之即犯、为佛法戒法所守护之异性行之即犯,比如斋戒的异性、修净梵行的异性;邪淫罪中,以污染出家沙弥、沙弥尼、比丘、比丘尼、实叉摩那之罪最重,佛寺塔庙伽蓝净地邪淫罪最重。以下对邪淫行为进一步细分判定:非时:每月十斋日、斋戒时、病时、月经期中、妊娠期中、产前产后、父母亲属的生日和去世忌日、兄弟、姐妹等的去世忌日、每天白天、风雨雷电暴烈天气时,等其他不宜时间,行之即犯。非地:在卧室以外、有光线处、接近浮屠塔庙、三宝圣物附近、其他恭敬场所,其余不宜之地行之即犯。非道:无论是妻非妻是否配偶,凡在双方生殖器道以外行淫,在口道、小便道、大便道、腋下、双腿间、在创口处等等地方行淫者犯。非器:比如春药等催情药品,人造性器官等物品。非量:过量即过度。非妻:《成实论》云:若众生非妻与之行淫,是名邪淫。《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及《大智度论》曾列举多种妇不宜行淫,行之犯邪淫,似乎千头万绪,然而只要记住一个标准“非妻即犯”;若是妻子,非道非时非地非器非量也犯。所谓非妻,即非合法配偶,对女子者,即非夫也犯。以上判定标准引证的三藏依据出处:《正法念处经》《大般涅槃经》《中阿含经》《十不善业道经》《优婆塞五戒相经》《优婆塞戒经》《摩诃僧祇律》《大智度论》《瑜伽师地论》《阿毗达磨俱舍论》《阿毗达磨法蕴足论》等,此处只依照三藏依据,列出重要的衡量原则和标准、以及常见的邪淫行为,为了方便初学者闻而能知。若有愿意更进一步研究邪淫标准、受报轻重、是否可悔、可悔程度等全面标准的,鉴于篇幅,请详细阅读三藏原典。下文就目前争议较大的几个观点,予以辨析,供有智之人参考:梦中行淫是否犯邪淫:《大般涅槃经》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有比丘梦行淫欲,是犯戒不?佛言:不也!应于淫欲生臭秽想,乃至不生一念净想,远离女人烦恼爱想,若梦行淫,寤应生悔。依此标准来看,梦行淫欲不算邪淫,但醒后应当忏悔,因为毕竟是淫心未净的表现。然而,是否梦中行淫绝对不犯邪淫?则也未必,因为依佛经讲,与鬼神非人行淫犯邪淫,而与非人行淫多发生在梦中,所以,梦中行淫是否犯邪淫,不能一概论之。此一观点,请参考下文“与鬼神非人行淫,是否邪淫”。与鬼神非人行淫,是否犯邪淫:《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中,佛告诸比丘,优婆塞:是中犯邪淫有四处,男女黄门二根,女者,人女非人女畜生女,男者,人男非人男畜生男。由此可知,与鬼神妖邪精怪等非人行淫,是犯邪淫的。而实际情况是,人类与非人鬼神产生淫欲,大多在昏睡梦寐之中。因此,在对待《涅槃经》和《优婆塞五戒相经》的观点时,要全面的衡量,不能说梦中行淫绝对不犯邪淫,如果梦中淫行是和非人鬼神产生的,则是触犯邪淫的,若只是无明幻现的淫梦,应当不犯邪淫。男子遗精是否犯邪淫:《摩诃僧祇律卷第六--僧伽婆尸沙法第二》中佛言:“出精者,出不净也,除梦中者,世尊说梦中失精无罪”,此处世尊明辨故意出精、梦中遗精的区别,说明正常的生理遗精不算邪淫。因此,梦中遗精不犯邪淫,尽管如此,这也是欲染心的结果,应生惭愧心,渐渐修习令心清净,逐步做到梦中不淫欲遗精才对。至于以手淫或其他方式故意出精,必定犯邪淫。嫖妓给钱是否犯邪淫辨析:《优婆塞五戒相经》中说:若优婆塞,共淫女行淫,不与直者,犯邪淫不可悔,与直无犯。有人因此认为,嫖妓不给钱才犯邪淫,给钱不犯。很明显,这是语法不精湛者的谬解。结合上下文即可明辨:犯戒分可悔、不可悔,此处说“不与直者,犯邪淫不可悔,与直无犯”,通俗说,嫖妓不给钱犯不可悔罪,给钱不犯不可悔罪,但犯可悔罪,给钱的罪业虽轻于不给钱,但也犯邪淫。弘一律师注解此段经文时,也认为所说无犯,是指不犯上品不可毁罪,未说不犯邪淫。嫖妓必定犯邪淫,此一立论,从另一角度也可佐证,如《成实论》云:若众生非妻与之行淫,是名邪淫。既然娼妓不是妻子,可见无论给钱不给钱,嫖妓都犯邪淫。《佛说四十二章经》:若断其阴。不如断心。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劫欲尽处,日月转促,人命转短。四十头白,男子淫佚,精尽夭命,或寿六十。男子寿短,女人寿长,七十九十或至百岁。--------《法灭尽经》《楞严经》: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尔时世尊于大众中,称赞阿难。善哉善哉。如汝所问安立道场,救护众生末劫沉溺。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大众,唯然奉教。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砂。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涂,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楞严经》卷六《大般涅槃经》(于不淫欲戒),云何名为净戒具足?云何不具足?“二者、净戒具足。云何名为净戒具足?善男子,若有菩萨自言戒净,虽不与彼女人和合,见女人时或生嘲调、言语戏笑,如是菩萨成就欲法,毁破净戒,污辱梵行,令戒杂秽,不得名为净戒具足;复有菩萨自言戒净,虽不与彼女人身合、嘲调、戏笑,于壁障外,遥闻女人璎珞环钏种种诸声,心生爱著,如是菩萨成就欲法,毁破净戒,污辱梵行,令戒杂秽,不得名为净戒具足。复有菩萨自言戒净,虽复不与女人和合、言语、嘲调、听其音声,然见男子随逐女时,或见女人随逐男时,便生贪著,如是菩萨成就欲法,毁破净戒,污辱梵行,令戒杂秽,不得名为净戒具足。复有菩萨自言戒净,虽复不与女人和合、言语、嘲调、听其音声、见男女相随,然为生天受五欲乐,如是菩萨成就欲法,毁破净戒,污辱梵行,令戒杂秽,不得名为净戒具足。善男子,若有菩萨清净持戒,而不为戒,不为尸罗波罗蜜,不为众生,不为利养,不为菩提,不为涅槃,不为声闻、辟支佛,唯为最上第一义故护持禁戒。善男子,是名菩萨净戒具足。---------《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一《十住毗婆沙论》以七种淫欲名戒不净:一者、虽断淫欲,而以染心受女人洗浴按摩。二者、以染心闻女人香,共语戏笑。三者、以染心目共相视。四者、虽有障碍,以染心闻女人音声。五者、先共女人语笑,后虽相离,忆念不舍。六者、自限尔所时断淫欲,然后当作。七者、期生天上,受天女乐及后身富乐,是故断淫欲,是名不净。离此七事,名戒清净。——《十住毗婆沙论·卷十六》**为什么对治欲念不得力、不持久,不彻底?因为大家吃过多的东西、吃错误的东西,只要大家肯戒五辛酒类、过午不食、日中一食,身口意远离不净缘,然后以经咒佛号对治,一定会效果非凡,各位试试看!而且“日中一食”为佛食,很容易和佛的净行相应,诸位一定要尝试!**“邪淫”和“正淫”无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欲念欲事犹如飞速行车,岂能在“正邪边界”当下刹车而不惯性逾越?世间凡夫绝无能力把握此事!全面熟知佛经正邪标准者一定清楚此事!因此,不应止于“正淫”之借口,而要从彻底“对治淫欲”下手,将其看透、面对、控制、战胜、降伏、乃至彻底清净!无论你只想“舍邪取正”还是彻底“断欲梵行”,都必须达到任何情况下都足以自控的程度,这个标准就是丝毫不动心!不达标而谈“正邪之分”,迟早必定会逾越正邪边界。慎之慎之!(11年5月)**“日中一食”暨调整饮食说多有佛子愿治淫欲,力有不逮,不知其故。实则饮食之误也。饮酒食肉,暴饮暴食,不戒五辛,一日三餐加夜宵,只吃的上面打嗝下面放屁,还从嘴里往外溢,真如酒囊饭袋。儒言饱暖思淫欲,道言辟谷减食去淫欲,佛言日中一食少淫欲,古之圣贤乃至佛陀,无不将淫欲之因指向饮食,尤以佛言最为圆满尽然。可叹心神昏昧者智光不显者,不识此理,亦不愿戒酒肉五辛复不愿日中一食者,自以为天纵英才读得几句佛经咒语,今日大悲咒明日观世音后日除欲咒,念得惊天地泣鬼神,最后效果不甚明显持久,便埋怨三宝不灵。此谓痴人,不知一切佛法成立于持戒波罗蜜!若戒酒肉五辛能持日中一食,以此为前提,安能效果不明?我有一喻-大火焚宅之时,消防员以水灭火,自己复以汽油灭火,反增火势,诚如古人“负薪救火”。痴人无戒,暴食辛酒而求灭欲,犹如以油薪求灭火,最后还要怪消防员灭火不尽力,与责怪三宝不灵何异!戒五辛酒肉、戒非时食而治欲,得“釜底抽薪”之效,暴食辛酒求灭欲得“火上浇油”之效,诚望思之。《楞严经》《处处经》《首迦善恶业报经》皆谓五辛酒类增欲,日中一食少欲,安能不知!经咒佛号殊胜难思,岂有不灭欲者,诸佛岂会妄语?只因负薪救火太愚痴。经咒佛号不净观佛说灭欲诸法,无不以戒为基础,于灭欲事,简言须戒五辛酒肉非时之食,以日中一食为上,早中两食为下,六根当戒非礼不净之境。若具此等戒,辅以经咒佛号不净观,治欲之功必克!若离此等戒经咒佛号必不易得力,或得刹那之功不可持久,久必欲念重起。离此言灭欲者,非圣贤化现即狂迷妄言!凡夫欲蔽之体,不持如是诸戒求灭欲,犹如大厦离于基础,岂有空中楼阁可得!(.5.25)
乌鲁木齐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术哪家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