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治验录之杂病治验九宋爱人治
2017-3-1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吴门医派第81期
作者:宋立人、刘杨佐
编辑:蒋文杰;校对:陆珍琦
虚劳是多种虚弱性疾病的总称,它包括由于脏腑、气血虚损所致的各种疾病,也包括了具有传染性的痨瘵在内。宋老以调理著称,他兼收各家之长,尤其对绮石治虚的学术思想,在临床上有更多的运用和阐发,因而对虚劳疾患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这里仅就宋老治疗虚劳的主要特点归纳如下。
一、重视肺、脾、肾
虚劳病的范围甚广,五脏六腑,阴阳气血,都可由虚至损,积损成劳。其病情复杂,传变亦多,古有五劳、六极、七伤等症,又立注病、蒸病诸名,分门异治,重见复出,使临床辨证施治难以掌握要领。宋老认为,治理虚劳当抓住“肺、脾、肾三脏”。因脾是后天之母,肾是先天之本,而肺脏又主一身之气。宋老并十分强调肺脏的重要性,他说:“肺为五脏之长,亲乎天者,其气清虚,又为天一之源,真水之母,能得肺气充盛,则五脏咸受其益。”他通过病案分析,曾多次在论述虚劳常见症的发生机理时指出:“咳嗽吐血,音哑喉痹,皆属于肺;纳减便溏,形瘦肉削……皆属于脾;遗精潮热,腰酸膝软……皆属于肾。”
肺、脾、肾三脏的病变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宋老说:“良由肺病者全赖水以润之,土以生之。土为万物之母,后天之本,如不饮不食而飨泄,水谷之精无存,金失子母相生之用。……故前人以肺病全赖胃药,……。如肺脾两败,中土崩溃,益无生化之源矣。”而“水为万物之源,先天之本,肺金之清润,仰之于肾水,而肾水之源,实出于清肃之肺金,所谓金水相生之理也。”他又说:“凡虚劳之至,上下俱损,无不竭于肺肾,在肺则化源为之告竭,在肾则阴精为之消烁,证见咳呛喘急,音哑喉痹,萎厥遗滑,骨蒸盗汗,则上下俱失矣。考《内经》病机,五脏相移,凡上行极而下者,如肺热叶焦,发为萎厥是也,下行极而上者,如肾亏精耗,发为悸衄喘咳是也”。如果上损及下,下损及上,导致肺脾肾三脏俱病,则“三纲不立、五脏难安。”虚劳至此,病势已入十分严重的阶段。以上宋老从五行学说阐述肺脾肾之间在生理上相互资生,病理上相互传变的机理,对于虚劳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观察,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具体治则主要有:
(一)清金保肺:虚劳之病在肺者,不是由于伏火,便是属于阴虚,以致肺气不能清肃,肺阴受到消烁,所以治宜清肃肺气,保养肺阴。主要方药多宗王海藏紫菀汤、张景岳四阴煎之类化裁。常用甘平微辛、凉润的药物,如麦冬、百合、沙参、生地补肺养阴,知母、贝母、紫菀、桔梗清肺化痰。干咳甚者加马兜铃、杏仁,久嗽肺气耗散者多用五味子,痰多者用旋复花、海蛤粉,咯血者选用白岌、阿胶珠,其有宿瘀者用茜草炭、参三七,失音者用铁笛丸、玉蝴蝶,喉痹咽痛选用珠黄散、锡类散之类,肺热痰黄稠者加黄芩、桑白皮等。
(二)补解调中:对于补脾,主张用纯甘平补的方法。他曾说:“上下俱病者,守以甘药,若阳虚当推建中,阴虚当推复脉,而于本证(指一虚劳脾虚案)皆不合度,今从甘平,当守其中。”主要方剂为参苓白术散加减,常用药以党参、白术益气健脾,山药、米仁、茯苓补中渗湿,甘草和中,使脾胃健运,化源不竭。至于“调中”,则包括行气、渗湿、芳香化浊等法在内,视具体情况随证应用,如兼胸闷苔腻,湿邪内蕴者,加藿香、佩兰;痰多者加橘白、制半夏,腹胀者选用枳壳、木香;便泄者增扁豆、淮山药;若中阳不振,腹痛里急者,宗小建中意,加用桂枝、芍药、炙甘草。
(三)滋水益肾:肾虚固然有阴虚、阳虚的不同,但虚劳成瘵,大多伤及肾中真阴,形成水亏火旺的证候。所以张景岳说:“虚邪之至,害必归阴,五脏之伤,穷必及肾。”当用滋水益肾之法,常以大补元煎、左归饮等方加减化裁。如二地、龟版之类,填精滋阴;配枸杞子、山茱萸滋益精血,固涩肝肾;佐山药以强阴固肾;如肝虚血燥者,加当归、芍药;心阳上亢烦躁者,加牡蛎、磁石;遗泄者加金樱子、桑螵蛸;潮热骨蒸者加鳖甲、地骨皮、白薇;阴虚火动,咯血不止者,加童便咸凉之品以降阴火,止血尤有专功。
对于虚劳的治疗,不但要辨明病在何脏,加强用药的针对性,更应虑及五脏间的相互关系。宋老常于清金保肺的方药中,佐以补脾益气之品,培土所以生金;在滋养肾水的方药中,佐以清养肺气之品,俾能金水长流;而对于金枯肺萎的证候,滋益肾水之品,尤不可缺。他还提出“清肺不能碍脾,补脾不能碍肺。”因肺喜凉润,而凉润之剂,不利于脾土;脾喜温燥,而温燥之剂,不宜于肺金。总之,在遣方用药时,既要考虑促进五脏之间相互资生的一面,又要避免其相互克害的另一面。不然,则往往肺病未己,脾病又起,肾阴未复,脾阳又衰,以致病情恶化。
病例一陆XX4月11日
去夏以来,咯血逢节必发,形瘦肉削,已入损途。幸得胃气不败,尚有资生之源。惟火烁金萎,化源不支。夫血证不足畏,所畏者在咳嗽音哑也。肺虚卫气不固,津液不能内守,故盗汗淋漓。服前方盗汗已减大半,然肺阴不复,肃降无权,咳逆难平,咯血不净,再拟清金保肺。
天麦冬(各)12克、北沙参15克、川百合15克、紫苑8克、山药15克、冬瓜子15克、甜杏仁12克、川贝母10克、玉竹12克、浮小麦18克、糯稻根须18克。
复诊5月2日自进益肺固表,清气养阴,盗汗已止,咳嗽大稀,痰血未净,脉情仍感弦细,阴气未复,拟补肺阿胶加减。
北沙参15克、川百合24克、蛤粉炒阿胶10克、大生地10克、甜杏仁12克、川贝母10克、炙兜铃9克、玉蝴蝶6克、山药15克。
服药半月,诸症颇安,咳嗽未净,午后较甚,前方改作丸剂,加服琼玉膏继续调理。
病例二吕XX男12岁6月28日
仲春痧后,气阴两伤不复,咳嗽咽痒,而又脾胃失调,饮食衰少,腹中雷鸣,大便飧世,肺病传脾,脾失健运,恐有肠痨之局,脉虚细而数,舌红嫩苔薄,面?无华,兼带虚浮,大肉尽脱,每夜寒热若潮,并不烦闷,且可入寐,此热陷阴分,断不可用寒药治热,重伤肺脾。
潞党参15克、北沙参12克、绵黄芪10克、银柴胡6克、左秦艽6克、野於术8克、冬术8克、淮山药15克、茯苓15克、川贝母10克、生米仁15克、炒白芍10克、灸甘草2克、扁豆15克。
复诊守前方出入,中州渐复,胃纳转佳,夜间热势衰减,便转干结。然久咳肺病传脾,肉削形瘦,毛悴色天。经以脾主肌肉,务须饮食得以充养肌肤,则后天立而诸恙自蠲,仍以培养后天为急务。
参苓白术散加马兜铃、川象贝,加减出入,调治数月而安。
病例三沈XX8月9日
少年肾气早伤,始则有梦而遗,继则无梦滑泄。夫肾为立命之根,藏精之处,今未实而泻,精气久伤已成虚损之证。自春夏以来,形寒烘热,从未撤清,而肝肾龙雷之火,煎熬五志,亢害相循,衄血时发,腰膝萎弱,面色萎黄,大肉已脱,半月来心烦少寐,每夜盗汗,衣被俱湿,刻诊脉弦涩而不静。且音破咽喉碎痛,下损及上,心肺复伤,为今之计,急需补养肝肾之阴,以潜浮越之阳。
大熟地12克、山茱萸9克、天麦冬(各)9克、潼蒺藜12克、元参12克、桑螵蛸12克、茯神15克、龙骨30克、左牡蛎30克、线鱼胶12克。另珠黄散2分,肺露送服。
复诊一月以来,遗滑未作,肾之精气得固,虚阳稍敛,夜寐神安,盗汗亦减,而烘热未己,痰血时止时见,拟再滋填下焦,俾化源不竭,恕可缓图。
生熟地(各)12克、龟版15克、天麦冬(各)9克、丹皮9克、地骨皮12克、元参12克、川百合15克、川贝母9克、阿胶珠10克、左牡蛎30克。另三才封髓丸9克,早晚分服,盐汤送下。
二、调治阴阳
虚劳病的产生,虽有五脏之不同,总不离乎阴阳气血的虚衰,而气血之虚,又往往从属于阳虚和阴虚,所以调治阴阳,至为重要。李东垣的甘温补中,朱丹溪的滋阴降火,是调治阴阳的两个大法,对治疗虚劳都有发明。而宋老认为:“救偏固然重要,兼顾更不能忽。”就是补阴要顾阳,补阳要顾阴,不能偏执一端。这不仅在阴阳两虚时应该兼顾,即在尚未出现阴阳并虚的时候,也应密切注意病变过程中的阴阳变化,才能使治疗丝丝人扣,而不致矫枉过正。
病例四魏XX女8月28日
虚劳不复,阴损及阳,舌前半淡红少津,苔根薄白,脉虚弦歇止,经来量多,形瘦内脱,足附浮肿,面白无华,食少无味,头晕时作,心悸若悬,梦纷少寐,自汗盗汗,午后寒从背起,继以烘热不己,荣血内虚,卫失外护,损者益之,虚者补之,治当甘温补中,兼和荣卫,冀中阳生发,荣阴自有资生之源。
炙黄芪12克、川桂枝8克、炒白芍10克、炙甘草3克、潞党参15克、炒於术9克、云茯苓15克、煅牡蛎30克。
二诊9月20日,前进黄芪建中加减,寒热已轻,中阳渐复,小溲增多,胕肿退而未净,然神疲少气,时而头眩欲晕,时而心悸自汗,气荣两虚,全赖中阳为之维续。仍守原议,进益气养荣,从阳引阴。
吉林参6克、炙黄芪12克、炙甘草3克、炒白术12克、云茯苓15克、全当归10克、赤白芍(各)3克、浮小麦15克、川桂枝6克、左牡蛎30克。
三诊10月5日屡进甘温益气,建立中阳,纳食渐增,胕肿退净。然中阳易立,阴血难复,仍见头晕心悸脉虚细歇止,舌淡红少津,苔薄剥脱,法宗仲景复脉为宜。
炙甘草4克、川桂枝6克、上党参12克、阿胶9克(洋化另冲)、大熟地9克、全当归12克、枸杞子9克、酸枣仁12克、苋麦冬12克、茯苓神(各)9克。
三、审辨标本虚实
正虚之处,便是容邪之所。临床上虚中夹实或更虚更实之证,并不少见。如果一味呆补,非但得不到预期的疗效,反致外邪禁涸,正气愈困。宋老十分重视辨别虚劳的标本虚实,他在蒋案中说:“图本不难,治标为难,”恐“本未补而转长其邪。”反之,祛邪之剂,尤其不能伤正。他说:治虚邪“断不可从六经寻求。”意思就是虚劳感邪,与一般外感相比,不但外证有所不同,治疗也有差异。所以他指出“祛邪忌辛燥,辛多耗气,燥则伤阴”。又说:“辛先走肺,虽为肺之所喜,然味过于辛,亦足以伤及肺气。”
基于正虚和邪实常是虚劳病中同时兼见的两个方面,宋老引而申之,在详辨标本虚实的同时,也注意到脏腑的“体”和“用”。对肺虚患者,做到补中有宣;对脾虚患者,做到补中有运。他说:“宣肺之用,即所以益肺;畅脾之用,即所以助脾”。补肺的时候,要保持肺气的清肃;补脾的时候,要保持脾气的畅达,才能补正而不滞邪。这也是重视虚劳病的标本虚实,在治疗上的进一步运用。
病例五周姓女6月4日
一诊脉情弦细郁数,舌底绛,苔白根垢,体虚而伏邪内蕴。去冬产后,得咳嗽,身热烦闷,延至孟夏,痰中带血,久进滋养,病情不减,形体日瘦,饮食日减,近复腹胀便溏,寒热盛衰不定,五心烦热,旧病新邪,混而为一,虚者半而实者半,暑热烁肺,湿困脾土,岂宜于久病之体,总以暑湿早沏为幸。
藿香10克、佩兰10克、茵陈3克、连乔9克、橘白6克、佛手片10克、象贝母10克、白术10克、生苡仁12克、茯苓12克、鸡苏散(包)15克。
二诊6月8日腹鸣便溏已止,小溲亦畅。夫肺与大肠为表里,肺金气阴两衰,大肠暑湿内蕴,传导尚难称职,今登溷一次,犹觉澼澼不爽。久嗽不愈,痰出如米粥,舌中心光剥,两边黄垢。痨而感邪,前方再参苦化。
水炒川连4克、枯芩8克、青蒿12克、银柴胡8克、绵茵陈14克、连翘12克、益元散15克、蔷薇瓣9克、鲜荷叶一角、鲜芦根一尺。
三诊6月10日腑行已畅,便转干结,饮食知味,寒热衰退,咳嗽痰粘难咯,咽喉干塞,五心烦热,气阴两虚,痰热内恋,舌中心光红,黄苔化薄,脉细数,宗王氏清暑益气法。
鲜金斛12克、南沙参12克、麦冬9克、川连3克、鲜荷叶一角、知贝母(各)9克、青蒿12克、茯苓12克、生米仁12克、杏仁12克。
以后宗王孟英清暑益气汤加减出入,继续调理月余,身热退净,咳嗽减轻,舌苔薄润,暑湿外邪已清,获得显著效果,继进益气养阴之剂,调理肺脾而安。
结语
以上概述宋老治疗虚劳的主要经验一以肺脾肾为纲,调治阴阳,审察标本虚实。他的不少精辟阐述,对我们的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补骨脂酊在北京哪家医院有卖北京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