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补气,瘦补血七仁者寿

2017-3-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导读:一个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找到平静并保持平静的人。这样的人恬淡虚无、真气顺从、精神内守,自然会健康长寿。

《化芊中医》辩证治疗失眠、焦虑、肠胃病、更年期综合征、颈椎病、腰椎病、关节疼痛、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肪、糖尿病、男性疾病、妇科疾病、青春痘、湿疹、癌症的康复治疗等。

刘化芊:中医主任医师;山西省营养协会顾问、首席专家。

成都一位老人在公园里打麻将,一个上午手气都不好。到了中午,终于等来一手好牌,只差一个九条,就清一色了。别说,老人的运气还真不错,唯一一个九条硬是让老人给摸了起来,老人激动不已,谁知乐极生悲,就在这时,老人突然心脏病发作,摔倒在了椅子上,手里仍紧攥着那个九条。这个事例再次证明:任何情绪一旦过度,都会影响气的运行。愤怒的情绪会让气往上涌。激动兴奋的情绪会让气的运行涣散,成都那位老人就是这样,高兴过了头,气往外散,疾病就发作了,中医称这类现象为“喜伤心”。悲伤的情绪会让气的运行消沉,《黄帝内经》说:“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人悲伤的时候肺叶会张开,心跳会加速,人就容易抽泣,但此时心肺之气受阻,热气不能散发,气便消沉了下来。《红楼梦》中的林妹妹就是这样。恐惧会让人的气往下走。人一恐惧,气就会向下运行,肾在身体的下部,气一下子都集中在了下部,肾一时怎么承受得住,肾气不固,人就会出现小便失禁、遗精、滑泄等症状。人们常说吓得你尿裤子,就是这个道理。惊慌会让人的气四处乱走。惊慌时,人常常会六神无主,这是因为此时身体内的气乱了,身体内的气本来是按照“水升火降”规律进行的,心火下降,肾水上承,肺气下降,肝气上升,胃气下降,脾气上升……然而,人一惊慌,气就会乱作一团,这就像一群兔子在草地上安闲地吃草,一看见人来了,它们便四面八方乱蹿,人的气乱了,六神自然会无主。忧思会让人气结。气结,实际上就是气滞。《黄帝内经》说:“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悟,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一个人总是忧虑,为琐事烦恼,神就会凝于事,气就会聚于某一处而不行,忧思便会成疾。中医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思过了头,脾气就会郁结,这时人常常会茶饭不思、胸胀肋痛,除此之外,忧思还会伤胃,气滞留在了胃里,胃气不畅,人就容易消化不良,患上胃病。前不久,日本前首相因医院,医院说安倍晋三患上了胃病。我一听到这一新闻就乐了,你们看中医是不是很准呀!安倍晋三首先整日为丑闻而忧思,中医说忧思伤脾胃,这不,安倍晋三就患上了胃病。其实,很多人的脾胃之病,都是因为忧思过度引起的。现在,许多人都将疾病的原因归咎于外在的病毒,生怕沾染上,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摸,其实,我们最应该注意的是身体内的病毒,当忧思、悲伤和恐惧成为习惯时,疾病就离我们不远了。无论外界如何骚动,能保持内心平静的人,也就远离了疾病,这便是《黄帝内经》说的:“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养生没有别的秘诀,关键就是要想得通,想得越通,活得越长,不哀悼过去,不担心将来,用真诚和智慧之心好好活在当下。人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没有七情六欲,人就不能称之为人,没有理性,人也不能称之为人。我十分推崇古人的一句话,叫“以理节情”,就是用理性的态度来对待感情,可以喜,可以悲,可以怒,可以思,但是要有一个度,只有做到了这样,人才能获得长期的健康。第四节 仁者寿

中国有句老话,叫仁者寿。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什么是仁者呢?孔子说:“仁者,爱人。”又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仁者要有爱心,要宽宏大量,不要斤斤计较;自己不愿做的,就不要让别人去做,自己想要做的,要先让别人去做。一句话,仁就是忠恕,就是要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别人。具体地说,仁者要有三颗心:一颗善良之心,一颗慈悲之心,一颗宽容之心。拥有了这三颗心,你就称得上仁者,这样的人就会健康长寿。记得上个世纪50年代,我还在上海时,单位分家具,一位老医生因德高望重,分到了一套红木家具,而一位行政干部分到了一套普通家具。行政干部对老医生说:“您岁数大了不方便,我帮您把家具送回家吧!”老医生同意了,但谁知下班后回到家中一看,家里摆放着一套普通家具,那套红木家具却被行政干部掉包拉回了自己家,全家人义愤填膺,要去找行政干部评理,老医生却淡淡说了一句:“算了吧,身外之物,不要太计较。”很快,医院内传开了。当时,我还年轻,听说这件事后,很不理解,认为老医生太窝囊,自己以后千万不能像他那样被人欺负。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现在我对老医生的做法深有体会了。老医生是位真正的仁者,仁者注定会有好报。老医生因拥有善良、宽容和慈悲之心,一生没有大病,活到了岁,而那位行政干部不到50岁就病死了。天道就是这样,人太算计了,天就会放弃你,人不算计,天则会助你,这就是仁者寿。如果你去过香港的浅水湾,就会发现岸边有一座两三丈长的小桥,叫仁寿桥,桥身的侧面书写着三个字:仁者寿。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座桥每天的人都络绎不绝,不少乞丐在桥的附近行乞,而来到此处的人,大多数都乐意施舍。行乞之人得到恩惠,脸上总是挂有笑容,而施舍的人,脸上也总是有一种平和、宽容、满足的表情。很多人在桥上走来走去不愿意离去。向人打听了才明白,原来这桥还有一个非常吸引人的传说:只要怀着向善之心走过此桥,可增寿三年。其实,这并不是传说,而是事实。善是万病之药,善是养生之本,善心就像柔和的水,养育人的五脏六腑,让全身的气血达到平衡。善能让人的心胸宽广,善能让人的心态平和,善能让人远离七情六欲。人善心静,养血益气。一个人真正地做到了向善,他体内的气就会运行通畅,疾病就会远离他。很多人都是这样,自己有了疾病,吃药不管用,于是便一心向善,几年之后,病便慢慢地好了。但我说的向善,一定是真心向善,而不是形式上的向善。我曾在北京雍和宫看见这样一幕,一位中年妇女,大年初一,一大早就去排队烧香,可能是因为前面有个人加塞,她便与之争吵了起来,最后还动了拳脚。我看后不禁摇头叹息,大家都是来敬佛的,都应怀着慈悲之心,为何为这些芝麻小事发火呢?如果带着这样的心态来拜佛,佛又岂能关照于你。佛在哪里?佛就在你心里,你的心不宽,佛就会离你而去。如果你拥有善良、慈悲和宽容之心,佛就会在你的内心安营扎寨、永远长驻。

佛是什么?佛不是神、不是圣人、不是什么超人,也不是超自然的东西。佛是一种心境,它就是平静。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只要他脱离了内心的私欲,不再发脾气、不再怨恨、不再嫉妒、愤怒、悲伤、忧虑和恐惧,也不再贪婪和自私,那么,他就拥有了佛性。人生苦难重重,我们生活的世界不是天堂,痛苦总是多于欢乐。大家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的脸,两道眉毛,一个鼻子,再加上一张嘴,活脱脱构成了一个汉字:苦。人生本来就是痛苦的,执著于痛苦,痛苦就会被放大百倍、千倍;追逐欢乐,欢乐又会稍纵即逝,最终让人失望。唯有平静能够长久。平静之心不取决于环境,而是取决于我们对待环境的反应。拥有佛性的人,就是一个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找到平静并保持平静的人。这样的人恬淡虚无、真气顺从、精神内守,自然会健康长寿。

出诊~

太原:"化芊中医"







































中科医院
最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our2dl.com/yjyy/40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