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3岁女孩竟然来例假罪魁祸
2019-4-2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阳光一生yangguangyisheng
一位妈妈焦急地
医院看病
“医生,医生,我女儿好像来大姨妈了!已经是第4天了,这可怎么办?她才3岁啊!”
原来,
她帮女儿洗澡的时候,
发现孩子的下体有少量出血,
一开始还以为不小心哪里磕到了,
可是后来几天
孩子的内裤上都有血迹……
经过医生仔细检查询问,
终于找到原因了
误食了避孕药
导致性早熟
(妈妈赶紧回到家里,细细数了数避孕药,发现果然少了!)
这种东西家长都会谨慎保管,
怎么会被孩子吃了呢?
原来,有一天,妈妈服避孕药时,被女儿看见了,她好奇地问妈妈在吃什么?妈妈不晓得怎么跟孩子解释避孕药,就随便说了句,“好东西”。
女儿当时吵着要吃,妈妈说:“不给你吃”,可没想到,女儿心里却一直惦记着这好东西。趁大人没注意,她偷偷吃了这“好东西”。
(以上信息来源于大潮网)
无独有偶,
武汉5岁女童萱萱(化名)
也因误食避孕药导致胸部“发育”
近日,家住后湖的赵女士有些着急,她发现5岁的女儿萱萱(化名)胸部竟然“发育”了,摸着有鸽子蛋大小,乳头发黑。
赵女士赶忙医院,经过检查,在排除体内肿瘤病变等致病因素后,最终查清原因,萱萱被诊断为性早熟。原来,年幼的萱萱,竟将避孕药当成糖片误食了一颗。
区区一颗避孕药
为何对小孩子有这么大的危害?
“避孕药里有大量的雌激素,孩子太小,即使只有一颗的剂量,也会导致孩子雌激素异常,出现性早熟症状。”医院小儿遗传代谢内分泌科主任姚辉表示。因误服避孕药导致的性早熟,是一种假性的性早熟,误吃的避孕药经过一段时间代谢,雌性激素下降,一般只要注意监护、随访,几个月后症状可自愈。
医生提醒家里有含激素类的药物一定要保管好,不能乱放,以防孩子误食、误用。新闻链接9岁女孩未来身高可能不到厘米才9岁半的佳佳(化名),不仅乳房发育,月经也来了。同龄女孩一般身高也就厘米左右,但佳佳个头猛蹿,已经有厘米了,与同龄孩子相比,她俨然成了“大姑娘”。但孩子从何时开始乳房发育的,粗心的妈妈并不知情。
近日,妈妈带着她来到医院内分泌科就诊,检查排除了病理因素,骨龄检查结果显示,她的骨龄已经接近13岁,诊断为中枢性儿童性早熟,预测未来身高很可能不到厘米。
性早熟成了儿童“常见病”!
女孩远多于男孩
近年来,儿童性早熟比例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在姚辉的印象里,十多年前,性早熟还是个稀罕事,如今已成为内分泌科的常见多发病。
姚辉介绍,该科曾对接诊的患儿进行统计,分析发现:
做性早熟检查并确诊的患儿,10年里增长了5倍;
其中女性为主,男女比例为1:10;
年龄越来越小,最小患儿年龄仅2岁1个月;
女孩在8岁前,
男孩在9岁前,
过早出现第二性征,
并促使体格过早发育,
成为诊断性早熟的年龄标准。
性早熟分两大类一类是中枢性(真性)性早熟,这意味着人体性发育开始启动,其结果是性成熟,具备生殖能力。这类性早熟中,大部分是特发性,确切病因不明,少数是器质性的,如脑部肿瘤、外伤、感染等。
另一类是外周性(假性)性早熟,主要是由于误服药物,如避孕药导致的。这类性早熟相对无害,只是外部性器官开始发育,但性腺轴等系统并没有启动,停药或干预后孩子一般会慢慢恢复正常。
姚辉坦言,像佳佳这种中枢性儿童性早熟有近90%是找不到具体确切的原因,也叫特发性的,“虽然她现在身高比同龄人高,但是未来身高并不乐观,甚至可能长不到厘米。”
性早熟最大危害是影响身高!
姚辉表示,孩子由于性激素分泌增加,会出现身高增长过度加快,身体发育和骨骼成熟,骨骺提前闭合,儿童身材较同龄人大,成年后却较同龄人身材矮小。
女孩性早熟,最早发育的是乳房,极其容易被发现,多数也是因乳房发育就诊;
而男孩性早熟相对“隐蔽”,一般会有睾丸增大,甚至遗精的情况。
医生提醒姚辉提醒,家长要留心,要尽早评估,及时治疗,才能阻止过早的性腺发育,保证患儿健康成长,提高终身高。
另外,不正常的性发育有时也是肿瘤存在的最早信号,所以性早熟患儿首先要去儿童内分泌科排除体内肿瘤病变疾病。
别以为性早熟离孩子很远!
发现不对劲要立即就诊!
转自:中国经济网
禁毒小知识
好奇心强、行动活跃的未成年人,
正是毒品的“易感人群”,
毒品威胁离青少年并不遥远!
所以,
禁毒教育时刻不能忘!
防毒第一步:辨别毒品,了解危害1常见毒品传统毒品通过罂粟等植物提取,包括鸦片、吗啡、海洛因、大麻、可卡因等。
合成毒品是相对于传统毒品而言的,由人工化学合成,包括冰毒、摇头丸、麻古等,此类毒品直接作用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对人的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害,造成的精神依赖更为强烈,“一朝吸毒,终生想毒”。
近年来为祸甚烈的新精神活性物质也要引起注意,如K粉(氯胺酮)、合成大麻素、卡西酮等,具有强烈的兴奋和致幻作用,吸食后会引起偏执、焦虑、恐慌、被害妄想等反应,由此诱发的恶性暴力犯罪案件屡有发生。
2毒品的伪装除了以上毒品外,目前社会上还出现了不少善于“伪装”的毒品,对青少年更具欺骗性。
“阿拉伯茶”:恰特草,主要活性成分为卡西酮,稍不注意就会以为是茶叶或青菜。
“奶茶”:冲泡后散发奶茶香味,却混合了冰毒、K粉,毒性巨大。
“红冰”:冰毒提纯物,形如紫晶,状如大粒海盐。“跳跳糖”:遇水即溶,香味都与跳跳糖相似,喝一次会长时间处于兴奋之中。“浴盐”:一种新型致幻剂,颜色五彩缤纷,极具诱惑力。“干花”:花叶上浸泡了毒品K3,毒贩会说这只是一种好闻的花,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吸毒。下图的饼干、软糖、蛋黄派、果冻、巧克力、香烟,其实都是毒品的“伪装服”。
了解更全面的毒品预防知识, 当你发现周围的人有以下迹象时,要警惕,他(她)可能已经沾染了毒品:
1.无故旷课,学习成绩突然变差;
2.在家中或学校偷窃财物,或突然频繁地向父母亲友索财借钱;
3.藏有用途不明的注射器、锡纸、吸管等物品;
4.面色灰暗、眼睛无神、食欲不振、身体消瘦;
5.为掩饰手臂上的注射针孔,长期穿着长袖衬衣;
6.情绪不稳定,无端发怒,焦躁不安,睡眠质量差。
最后,我们要提醒大家,在娱乐场所看到吸食、贩卖毒品现象,一定要及时举报!
自我防范,远离毒品,禁毒教育课,是让你受益一生的必修课,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追求健康幸福生活。健康人生,绿色无毒!—————————————————
山东省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提醒您: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点击右上角分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