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与经络竟然有这么大的联系
2019-1-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头痛,是前额痛,还是后脑勺痛,是两边都痛,还是偏头痛,都要问清楚,因为中医认为头痛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中医里是按经脉来划分各部分的头痛。
后头痛属于太阳膀胱头痛。这包括脑后边的头痛,还有整个的颈项痛,会出现发热、恶寒、恶风这些现象。
前额头痛属于阳明胃头痛。像前额痛、眉棱骨疼、眼眶发胀等症状,都是胃经头痛。
两侧头痛为少阳胆经头痛。症状有眼睛发花,早起口苦等。两侧头痛宜服用小柴胡汤来治疗。如果是左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肝血不足有关,尤其是经期过后的妇女,就容易因肝血不足出现左边的偏头疼。如果是右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肺气不降有关。
头痛而重为太阴脾湿头痛。在中医里又叫做头如裹,就像头上裹着一顶湿帽子一样,头重抬不起来。同时还伴有四肢酸疼且体感冷,出现呕吐、食不下的问题。在过去,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脾气挺大的老太太,她们头上会勒一个带子来止痛,这就是她们平时吃得好,又不怎么运动,好多管闲事,体内湿气不化,所以才造成了湿头痛。
头痛而咽喉干痛为少阴心肾头痛。会出现小便发红、少气懒言、皮肤干燥等症状。
头顶痛为厥阴肝头痛。症状为干呕吐、手指甲和嘴唇发青紫色、四肢冰冷、腹痛等,这病多与年轻时纵欲过度有关。
还有一种头痛叫血虚头痛,症状是习惯性摇头。治疗这个病会用到当归补血汤。这副药里需要用到黄芪和当归两味药,而黄芪的用量一定要大于当归四到五倍。懂点儿中医知识的人都知道,黄芪是用来补气的,当归是用来补血的。那么既然是血虚头痛,为什么补气的黄芪的用量反而要大于补血的当归呢?这其实就是中医里一个很重要的医理,叫做“气为血之帅”。血需要靠气机往上带,如果气不能够把血带上来的话,就补不了血,达不到治病的疗效。所以有这样一个玄机在里边。
还有一种是淤血头痛。如果头部内有淤血的话,就会头痛。进一步严重的话,可能会造成癫痫。主要症状是出现呕吐。当患者出现喷射状呕吐的话,一定要及时地找医生医治。
所有头痛都与“气”有关,都可以先揉“消气穴”,也就是从太冲穴揉到行间穴来缓解,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做如下选择:
1、偏头痛:来无影去无踪的偏头痛,多与三焦经有关。三焦经肘部的清冷渊穴、天井穴,以及手腕部的外关穴,都是偏头痛的特效穴。
清冷渊穴:运化水湿清冷渊穴、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人体臂外侧,屈肘,当肘尖直上2寸,即天井穴上1寸。
运化水湿,治疗头痛、项强、目黄、肩臂痛等
配合谷穴、养老穴、肩髎穴、天髎穴、臑俞穴治上肢痿、痹、瘫、痛。
天井穴:手臂上的消气穴天井穴属手少阳三焦经
位于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在肱骨下端后面尺骨鹰嘴中。
耳聋,癫痫,瘰疬,瘿气,偏头痛,胁肋痛、颈项肩臂痛等痛证
配率谷,治偏头痛;
配天突,治瘿气;
配巨阙、心俞,治精神恍惚。
外关穴:联络气血,补阳益气外关穴属手少阳三焦经
位于人体的前臂背侧,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与正面内关相对。(或当阳池穴与肘尖穴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功能
联络气血,补阳益气。
主治病症
①头痛、偏头痛、颊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疾患。
②热病。
③胁肋痛,上肢痹痛,肘部酸痛,手臂疼痛,肋间神经痛。
④瘰疬。
配太阳、率谷主治偏头痛;
配足临泣治疗耳聋、目痛、颊肿、颈项强痛、肩背痛;
配后溪主治落枕;
配阳池、中渚主治手指疼痛、腕关节疼痛;
配大椎穴、曲池穴治外感热病;
配阳陵泉穴治胁痛。
具体方法:请先用您的大拇指找到头部的痛点,然后边揉边推,先把里面的筋给推开,再赶紧揉外关穴,头痛马上就能缓解。
三焦经是人体的“出气筒”,在三焦经按摩或者刮痧,可有效调整内分泌失调,对调节长期情志病极为有效,对各种头面部疾病,以及更年期综合症都有特效。
2、前额和眉棱骨痛:一般属于胃经的病症。从二三脚趾间的陷谷穴向内庭穴方向按摩几分钟即可缓解。另外,按摩脾经的公孙穴(络穴治表里病症),或者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有效缓解眉棱骨痛。
陷谷穴:穴面目浮肿、水肿、肠鸣腹痛陷谷穴属足阳明胃经
位于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面目浮肿,水肿,肠鸣腹痛,足背肿痛。
配上星、囟会、前顶、公孙、治卒面肿。
内庭穴:牙痛的克星足阳明胃经的荥穴
:
足背第2、第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此穴位于脚背部,在足背2、3趾的趾蹼正中略后一些(约半横指)的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
:
齿痛,咽喉肿病,口歪,鼻衄,胃病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热病,足背肿痛。
公孙穴:补脾、安神之要穴侧坐或仰卧位。在足大趾与足掌所构成的关节(第1跖趾关节)内侧,往后用手推有一弓形骨(足弓),在弓形骨后端下缘可触及一凹陷(第1跖骨基底内侧前下方),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胃痛,呕吐,肠鸣,腹痛,泄泻,痢疾,腹胀,食不化;心烦失眠,狂证;逆气里急、气上冲心等。
用大拇指指尖用力掐揉公孙穴~次,每天坚持,可改善腹痛。用艾条温和灸公孙穴5~20分钟,每日一次,可治疗呕吐、水肿、胃痛等。
京骨穴:腰腿疼痛就按它!京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
位于足外侧,第5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头痛,项强,癫痫,腰腿痛,踝关节痛等。
配百会、太冲治头痛。
3、耳朵上部:若疼痛发生在头两侧,即耳朵上部,就在胆经按摩,例如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穴等均可。
风池穴:治鼻炎,预防感冒,缓解颈椎病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
位于后颈部,在头额后面大筋的二旁与耳垂平行处。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
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出血,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落枕。
配合谷穴、丝竹空穴治偏正头痛;配脑户穴、玉枕穴、风府穴、上星穴治目痛不能视;配百会穴、太冲穴、水沟穴、足三里穴、十宣治中风。
阳陵泉:腰痛、膝盖疼痛、脚麻痹、消化不良!: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仰卧时对下肢微屈,在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前下凹陷中取之
:腰痛、膝盖疼痛、脚麻痹、消化不良、关节筋迟缓或痉挛肿痛、抽筋、麻痹、腰腿疲劳、胃溃疡、坐骨神经痛、胆囊炎、高血压、遗尿等
:按摩阳陵泉可缓解治疗消化不良、胃溃疡、胆囊炎、肝炎、胆结石、胆绞痛、胆道蛔虫症,习惯性便秘
4、太阳穴痛:首先就可以按摩太阳穴,如果不能缓解,则可以按摩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穴。或者按摩胃经的头维穴、陷谷穴,它同时对眉棱骨痛和头痛如裹都有效。
头维穴:治疗头疼、目眩、流泪~头维穴属足阳明胃经
位于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头痛,目眩,口痛,流泪,眼睑(目闰)动。
配合谷穴治头痛;
配太冲穴治目眩。
5、头痛如裹:可以先按摩脾经的阴陵泉穴。另外,按摩胃经的头维穴也可缓解。
阴陵泉穴:祛湿好帮手健脾除湿
腰膝酸软、尿不尽、腹胀、腹泻、黄疸、浮肿、小腿溃疡。
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阴”,指小腿内侧;“陵”,高突的山丘,指胫骨内侧髁;“泉”,此处指凹陷,因此阴陵泉就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方的凹陷处。取穴时,正坐屈膝,手放在膝盖骨的内侧,然后垂直往下按压,你就会按到一处凹下去的地方,这里就是阴陵泉穴。
用点揉法,每天坚持按揉阴陵泉穴10分钟,可以除脾湿。拇指指端放于阴陵泉穴处,先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再点按半分钟,以酸胀为度。
6、头顶痛:属厥阴经病,先从肝经论治,或针刺百会穴。
百会穴,升阳益气,提神醒脑百会穴是“百脉朝会”、是阳经脉汇聚的地方,能够“升阳益气”。
取穴法:以我们头顶正中线为“经线”,两耳朵最高点的连线为“纬线”,在“经纬线”的交点可以摸到一个凹陷的、浅浅的“小坑”,这就是百会穴。其实,百会穴就是人头顶上头骨结合的交接点。
按摩法:把您的食指和中指并拢,点按在百会穴上,轻轻按揉(不拘于按揉方向),力度以头顶稍酸麻为度,每次做10分钟左右即可。按揉百会穴能够帮助人体阳气升提,起到醒脑提神的作用。
7、后头痛:属太阳经病。可以按摩膀胱经的京骨穴,以及小肠经的后溪穴、前谷穴。
后溪穴:泻心火、通经络,缓解急性腰痛的大穴后溪穴属手太阳小肠经
在手掌尺侧,微握拳,
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在小指尺侧,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当小指展肌起点外缘;
有指背动、静脉,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头项强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腰背痛,癫狂痫,疟疾,
手指及肘臂挛痛。
配列缺、悬钟治项强痛;配人中治急性腰扭伤。
前谷穴:主治头痛、目痛、耳痛前谷穴属手太阳小肠经
位于小指尺侧,第五掌指关节前方,掌指横纹端凹陷处,赤白肉际,握拳取穴。
头痛,目痛,耳鸣,咽喉肿痛,乳少,热病。
配耳门、翳风治耳鸣。
8、头颈僵痛:可试试肺经的列缺穴,“头项寻列缺”。
列缺穴伤风外感、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头痛项强、口眼歪斜、齿痛等
列缺穴手太阴肺经的络穴
:
位于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
向上斜刺0.2~0.3寸或向下斜刺0.3~0.5寸。
:
伤风外感、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头痛项强、口眼歪斜、齿痛;遗尿、小便热、尿血、阴茎痛;掌中热、上肢不遂、手腕无力或疼痛。
:
每天坚持用食指指腹揉按列缺,每次1~3分钟,对于三叉神经痛、健忘、惊悸等病症,可以起到显著的保健调理效果。
9、肾虚头痛:肾阴虚和阳虚都有可能诱发头痛。
肾阴虚头痛,主要表现为头脑空痛,头晕耳鸣,腰膝无力,舌红脉细;肾阳虚头痛,主要表现为头痛畏寒,四肢不温,面色白,舌淡,脉沉细。无论阳虚还是阴虚,都可以通过经常按摩肾经的穴位复溜穴、太溪穴等得到改善。
复溜穴:主治肾炎,睾丸炎,尿路感染!足少阴肾经的经穴
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
取正坐或者仰卧位,小腿内侧,脚踝内侧中央上二指宽处,胫骨与跟腱间。(或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肾炎,睾丸炎,尿路感染,小儿麻痹后遗症,脊髓炎,功能性子宫出血,腹膜炎,痔疮,腰肌劳损。
每天揉按3-5次,每次2-3分钟,以产生酸胀感为宜,可改善失眠
太溪穴:滋阴益肾人体穴位之一。足少阴原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双侧对称,也就是两个。如《九针十二原》说:“肾也,其原出于太溪穴,太溪二。”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功能:清热生气。
主治: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气喘,胸痛咯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膀胱炎,遗精,遗尿;
呼吸系统疾病:肺气肿,支气管炎,哮喘;
五官科系统疾病:慢性喉炎,口腔炎,耳鸣;
运动系统疾病:下肢瘫痪,足跟痛,腰肌劳损;
其它:心内膜炎,神经衰弱,乳腺炎,膈肌痉挛。
配肾俞、志室治遗精、阳痿、肾虚腰痛(《腧穴学》);
配少泽,有滋肾阴,清虚热的作用,主治咽喉炎,齿痛;
配飞扬,为原络配穴法,有滋阴补肾的作用,主治头痛目眩;
配肾俞、志室,有温肾壮阳的作用,主治遗精。阳痿,肾虚腰痛。
经常按揉太溪穴这个重要的穴位,每次按摩5分钟左右便可,不必拘泥于方法。当然在肾经的流注时间,即下午17~19点时按摩的效果更好,按揉时可用对侧手的拇指按揉,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按揉的力度,除了要有酸胀的感觉之外,最好有麻麻的感觉。
10、一侧头痛:中医理论中有所谓的“左肝右肺”之说,并由此会诱发一侧的头痛。
经常出现左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肝血不足有关,这种现象在经期刚过的女性身上比较常见。肾经的筑宾穴(同时也是奇经八脉中阴维脉的郄穴,临床多用于及时缓解所出现的血症,血虚当然也属于血症的一种),可以有效缓解左侧头痛的状况。另外,肝血不足也可通过按摩肝经的曲泉穴(合水穴)来调理。
如果经常出现的是右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肺气不降有关。可以通过按摩肺经的尺泽穴和肾经的复溜穴来调理。
筑宾穴:肾气从此入,膝腿才能稳属足少阴肾经
位于小腿内侧,当太溪穴与阴谷穴的连线上,太溪穴上5寸,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
癫狂痫症,呕吐涎沫,疝痛,小儿脐疝,小腿内侧痛。
配肾俞穴、关元穴治水肿;
配大敦穴、归来穴治疝气;
配承山穴、合阳穴、阳陵泉穴治小腿痿、痹、瘫;
配水沟穴、百会穴治癫、狂、痫证。
曲泉穴:产后腹痛、膝膑肿痛、下肢痿痹属足阙阴肝经
位于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
小腹痛,泄泻,遗精、阳痿、阴痛、阴挺、阴痒,小便不利,癃闭、颓疝、女子疝瘕,目眩痛,不嗜食,阴股痛,膝胫痛,身热汗不出,狂病,高血压、肾炎、前列泉炎、子宫脱垂、阴道炎、阴痒等。
曲泉穴配丘墟穴、阳陵泉穴治胆道疾患;
曲泉穴配肝俞穴、肾俞穴、章门穴、商丘穴、太冲穴治肝炎;
曲泉穴配复溜穴、肾俞穴、肝俞穴治肝肾阴虚之眩晕、翳障眼病;
曲泉穴配支沟穴、阳陵泉穴治心腹疼痛、乳房胀痛、疝痛;
曲泉穴配归来穴、三阴交穴治肝郁气滞之痛经、月经不调。
尺泽穴:清宣肺气,泻火降逆尺泽,属手太阴肺经。
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仰掌并微曲肘的取穴姿势,尺泽穴位于人体的手臂肘部,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即是此穴(或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该穴上方3-4厘米处用手强压会感到疼痛处,就是“上尺泽”。
功能:清宣肺气,泻火降逆。
主治:
古代记述:咳嗽、喘息、气逆、咯血、善呕、胸胁满痛、肺痨、心痛、心烦、癃闭、胃痛、腹胀、绞肠痧痛、便秘、鼻衄、喉痹、舌干、振寒、瘛疭、潮热消渴、癫疾、痿疟、腰痛、肩脊痛、风痹、手臂不能上肩,肘臂挛痛。
现代报道:感冒、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喉炎、咽炎、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丹毒、胎位不正、麻疹、高血压、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急性胃肠炎、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1)配合谷穴,有行气活络,祛瘀止痛的作用,主治肘臂挛痛,肘关节屈伸不利。
(2)配肺俞穴,有降气止咳平喘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
(3)配委中穴,有清热化湿的作用,主治吐泻。
(4)配太渊穴,经渠治咳嗽,气喘。
(5)配孔最穴治咳血,潮热。
(6)配曲池穴治肘臂挛痛。
(1)治咳嗽,气喘:尺泽,列缺、肺俞。
(2)治急性咽喉肿痛:独取尺泽,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3)治肘臂挛痛、肘关节屈伸不利:尺泽,合谷。
(4)治急性吐泻、中暑:尺泽,委中。
(5)用手按摩尺泽穴可有效泄除肺热。
复溜穴:主治肾炎,睾丸炎,尿路感染!足少阴肾经的经穴
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
取正坐或者仰卧位,小腿内侧,脚踝内侧中央上二指宽处,胫骨与跟腱间。(或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肾炎,睾丸炎,尿路感染,小儿麻痹后遗症,脊髓炎,功能性子宫出血,腹膜炎,痔疮,腰肌劳损。
每天揉按3-5次,每次2-3分钟,以产生酸胀感为宜,可改善失眠
11、淤血头痛:当头部内有淤血的话,主要症状是经常出现顽固性头痛呕吐,请您一定要及时就医。
12、酒后头痛:十指梳头,特别是两侧胆经。其中率谷穴治酒后头痛有特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