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失眠,辩证分型
2017-3-1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失眠症是指睡眠的始发和维持发生障碍致使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个体正常需要的一种状况。失眠的表现有多种形式,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失眠可引起病人焦虑、抑郁或恐怖心理,并导致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患病率为10~0%。可能与下列原因有关
失眠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或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病因,引起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从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
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中风病等病症。顽固性的失眠,给病人带来长期的痛苦,甚至形成对安眠药物的依赖,而长期服用安眠药物又可引起医源性疾病。
失眠在《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并认为失眠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其他病症影响,如咳嗽、呕吐、腹满等,使人不得安卧;二是气血阴阳失和,使人不能人寐。
睡眠不足;难以入睡。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丞相招祖约夜语,至晓不眠。明旦有客,公头鬓未理,亦小倦。客曰:“公昨如是似失眠。”《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这位姑娘从来也不知怎样叫作失眠,不想这日身在牀上,翻来覆去只睡不稳。”姚雪垠《长夜》一:“正因为他想得太多,晚上不是失眠便是被噩梦缠绕。”
阴阳消长论、营卫循行论、心主神明论、脑主神明论虽然临床上有“脑主神明”和“心主神明”的争论,但是医家在承认心脑共主神明的同时,往往依据临床各有所侧重,现代关于失眠机理的中医论述都基于此。
中医睡眠学说概括阴阳睡眠学说、卫气运行睡眠学说和神主睡眠学说。以阴阳睡眠学说为总纲领,揭示了睡眠和觉醒的基本原理;卫气运行睡眠学说是阴阳学说的具体化,揭示了睡眠的运动本质;而神主睡眠学说突出了中医的整体睡眠观,揭示了睡眠是人体整体的生命活动形式。则将失眠概括为:阴虚失眠、胃不和失眠、阳虚多寐、湿重多寐,在对睡眠的认识中,他也特别强调阴阳的主导作用。人的情志活动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这种反映是属心、脑神经活动的范围。且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所以心、脑、肝与睡眠关系密切。
中医关于失眠的辨证论治颇为丰富,近年来不少医者从临床实际出发,探求其发生的机理,提出了些新的辨证思路。
1.从五脏论治有学者认为失眠症其病因病机主要表现于肝,波及五脏,统顾五脏实体病证。提倡“五脏皆有不寐”的整体观,从肝论治、兼顾他脏、辨证加减的证治体系,并由此分脏制定了失眠症证治方案。
.从精神情志论治精神情志与不寐关系密切,由此将不寐分成烦恼型、多疑型、紧张型、抑郁型,分别选用清热泻火、疏肝降逆法,滋阴清热、理气解郁法、清心宁神、调和肝脾法等治之,取得良好效果。
3.从昼夜节律论治人体的睡眠是一种具有昼夜节律性的生理活动,失眠则是这种正常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的结果。遵循这一规律,提出“因时制宜”治疗失眠。
4.从心肾相交论治所有的失眠都是“火不归根”引起的,所有的治疗方案,最终都需要回到“引火归根、心肾相交”的问题上来,并将失眠分为五型:肝气郁结型、肾精不足型、心火旺盛型、经脉瘀阻型、痰湿阻滞型。
5.从肝脾论治导致失眠症产生的诸多病因病机均与肝脾失调有关,中医治失眠的理法方药的选择,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调理肝脾。
中医角度看,失眠基本为五种类型:
一:肝郁化火:多由恼怒烦闷而生,表现为少寐,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二:痰热内扰:常由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恣食肥甘生冷、或嗜酒成癖,导致肠胃受热,痰热上扰。表现为不寐、头重、胸闷、心烦、喛气、吞酸、不思饮食,苔黄腻,脉滑数。
三:阴虚火旺:多因身体虚精亏,纵欲过度,遗精,使肾阴耗竭,心火独亢,表现为心烦不寐,五心烦热,耳鸣健忘,舌红,脉细数。
四:心脾两虚:由于年迈体虚,劳心伤神或久病大病之后,引起气虚血亏,表现为多梦易醒,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黄色少华,舌淡苔溥,脉细弱。
五:心胆气虚:由于突然受惊,或耳闻巨响,目暏异物,或涉险临危,表现为噩梦惊扰,夜寐易醒,胆怯心悸,遇事易惊,舌淡脉细弦。
方一:茯神15克、麦冬50克、熟地50克、丹参15克、黄连10克、生枣仁0克、肉桂10克、朱砂3克[冲]、琥珀5克[冲]、菖蒲15克、元胡粉5克[冲],水煎服用。施治根据:白天不睡觉是肾不交与心也,晚间不睡觉是心不交于肾也,白天晚间都不睡觉是心肾不交也。心肾不交的原因是心过于热、肾过于寒,用黄连凉心、肉桂温肾,使心肾两相交于顷刻。
服用注意事项:此顽固性失眠验方服用时,配合针灸神门、照海、百会、太冲、合谷等穴可见效神速。
方二:酸枣树根(不去皮)一两、丹参四钱,每日一剂,水煎小时,分二次于午休和晚上睡前服。
方药制备注意事项:汤药中所用的酸枣树根为鼠李科植物。方中所用必须是经过一冬天休养的酸枣树的根,在树枝未发芽前所采集的树根。通常在农历的二月二至二月二十收集树根,必须注意收集到经过水泡冒充当年的陈年树根。采集好的树根要加工成方便煎熬的长条,并用陈米(最好是三年左右的)制成米酒并炮制,之后,装入大缸用泥封口45天,出缸阴干,待用。此药方主治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和顽固性失眠。到目前治疗患者上万例,根据病情一般服10--0剂痊愈。
方三:酸枣仁、夜交藤各0克,党参、黄芪、熟地、杭白芍各15克,柴胡、佛手各1克,生甘草6克。加水淹没超过3公分许,浸泡15分钟,先用武火烧开后再用文火煎0分钟,取汁,再加水再煎,取汁。两次药汁混合,分早晚二次饭后温服。
治顽固性失眠方
处方:炒酸枣仁、丹参各30克、牡蛎、半夏、苦参各15克、石菖蒲、夏枯草各10克、肉桂5克。 加减:气虚,合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各10克);血虚合四物汤(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各10克);痰多,舌苔厚腻,加枳实、竹茹、陈皮、半夏各10克;阴虚火旺,舌苔少或无,加黄连5克,阿胶10克(烊化服);久病入络,加川芎、归尾、半夏、黄芩、黄连各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6天为1疗程。
本人应用本方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症15例,全部有效,其中有十例在服用三剂后可入睡,五例在服药5付后睡眠渐好,请广大爱友试用。附:抑郁顽固性失眠补益肝肾、养血安神。适用于肝肾亏虚所致的健忘失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神倦乏力,久治不愈顽固性失眠。
桑椹、何首乌、丹参、当归、益智仁、枸杞子、五味子、酸枣仁、合欢皮、柏子仁、石菖蒲、远志、葛根、党参、牛膝。:失眠多梦、.无法入睡、夜里惊醒、睡眠表浅,醒后难以入睡,晨醒过早、头晕头沉,头胀头痛,头脑不清醒,精神萎靡、心烦意乱、爱发脾气,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情绪低落、抑郁悲观、心境不良、情绪消沉;焦虑烦躁、坐立不安;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丧失愉快感,整日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忧心忡忡;精力减退,常常感到持续性疲乏;对工作、学习、家庭、生活丧失信心,认为活着没有意思,感到绝望无助,生不如死,度日如年。有自责、自罪、自杀观念。:精力不足、萎靡不振、不能用脑或脑力迟钝,肢体无力,困倦思睡,特别是工作稍久,即感注意不能集中,思考困难,工作效率显著减退,即使充分休息也不足以恢复其疲劳感。很多患者诉述做事丢三拉四,说话常常说错,记不起刚经历过的事。入睡困难、辗转难眠、心情烦躁。:急躁、紧张、提心吊胆、惶恐不安、易激惹(易怒)、心烦意乱、坐立不安、悸动、惊跳、怕黑、怕吵、不能忍受普通强度的噪音、踱来踱去、搓手顿足、有大祸临头、末日将至之感。常有强迫观念和强迫性动作行为。治疗顽固性失眠秘方黄连6g阿胶黄芩各10g生白芍15g生地30g,鸡子黄个阿胶烊入,用生鸡子黄调入药汁为1剂。煎服早晚各1次
安神助眠有三宝山枣仁、山酸枣、枣仁、酸枣核。
本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干燥成熟种子。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和核壳,收集种子,晒干。
本品呈扁圆形或扁椭圆形,长5~9mm,宽5~7mm,厚约3mm。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平滑有光泽,有的有裂纹。有的两面均呈圆隆状突起;有的一面较平坦,中间有1条隆起的纵线纹;另一面稍突起。一端凹陷,可见线形种脐;另端有细小突起的合点。种皮较脆,胚乳白色,子叶,浅黄色,富油性。气微,味淡。
甘、酸,平。归肝、胆、心经。
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用于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
内服:煎汤,6~15克;研末,每次3~5克;或入丸、散。
1.枣仁茶具有宁心安神、补肝敛汗的功效。酸枣仁0克捣碎,加入白糖煎汤代茶饮。
.酸枣仁酒具有益气清肝、养心安神的功效。酸枣仁、黄芪、茯苓、五加皮各30克,天冬、防风、独活、肉桂各0克,牛膝50克,火麻仁克,羚羊角屑6克。将药捣碎,用高度白酒毫升浸泡一周后饮用,早晚各一次,随量温饮。
3.治老年人失眠、心悸怔忡、自汗、盗汗等症。酸枣仁50克捣碎,浓煎取汁加入粳米煮粥,早晚食用。(《太平圣惠方》酸枣仁粥)
4.治虚劳失眠。酸枣仁、茯苓各15克,甘草、川芎各6克,知母10克,水煎两次混合,早晚各一次温服。(《金匮要略》酸枣仁汤)
5.治睡中盗汗。酸枣仁、茯苓、人参各等份混合打粉,每次10克,早晚用热粥送服。(《普济方》)
凡有实邪郁火及患有滑泄症者慎服。
首乌藤
棋藤、夜交藤。
本品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藤茎。秋、冬二季采割,除去残叶,捆成把或趁鲜切段,干燥。
本品呈长圆柱形,稍扭曲,具分枝,长短不一,直径4~7mm。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粗糙,具扭曲的纵皱纹,节部略膨大,有侧枝痕,外皮菲薄,可剥离。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紫红色,木部黄白色或淡棕色,导管孔明显,髓部疏松,类白色。切段者呈圆柱形的段。外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切面皮部紫红色,木部黄白色或淡棕色,导管孔明显,髓部疏松,类白色。气微,味微苦涩。
甘,平。归心、肝经。
养血安神,祛风通络。用于失眠多梦,血虚身痛,风湿痹痛,皮肤瘙痒。
内服:煎汤,10~0克。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烂敷。
1.首乌藤粥治虚烦不寐、顽固性失眠、多梦症以及风湿痹痛。首乌藤60克浓煎取汁后,加入粳米煮粥后放入白糖红枣调味,每晚睡前趁热食用。
.首乌藤汤具有解郁和血、宁心安神的功效。合欢皮1克,首乌藤18克切碎,煎汤代茶饮加蜂蜜少许调味。
传播正能量,拒绝冷漠!
个人
公众
健康咨询
别忘了扫描并治白癜风的方法北京治疗白癜风要花多少钱呀